“所以,不用怕。”
不得不说,这可算她入殿之后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谢长晏的眼眶一下子红了起来。
偏偏谢繁漪在冷笑:“噢?何以见得?别忘了,可是他救了知幸,瞒着天下人养在谢家。”
谢长晏咬唇道:“如果五伯伯真的另有居心,为何要避世退隐?”
“为了由明转暗,方便行事啊。”
“那么,为何会给二哥取‘知幸’这样的名字呢?”
谢繁漪愣了一下。
“知幸者,知道自己幸运从而感恩。同理,悬阁,人活一世命悬一线。五伯伯是在用这两个名字,时刻提醒自己,也提醒二哥,不要误入歧途!”
谢繁漪冷哼了一声:“那么,请问一个避世之人,为何要把我推上太子妃之位?”
“这难道不是三姐姐跟长公主的计划吗?”
谢繁漪的脸色变了。
第130章 蛹化成蝶(2)
“当年,提议太子娶谢家女儿的人,是长公主吧?”陛下跟她说过,当年他问风乐天该选谁当妻子时,风乐天给的答案是随意吧。所以最后,是门客和朝臣们推出了谢家,而谢家当时最出色的女儿,就是谢繁漪。能在玉京运作此事的人,不可能是白衣之身的谢怀庸,只可能是长公主。
“那时候,你就跟长公主有了联系。是长公主先发现了二哥的身世,找到了你们,告诉你们身世的。对不对?”
谢繁漪抠地的手,终于慢慢地松开,放回到了膝盖上。
她跪坐在地上,脊背挺得笔直,目视着榻上的谢知幸,眼底一片迷蒙……
同一时刻的陵光殿中,长公主也用同样的姿势跪在地上,面色惨白,神色木然,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她对面的榻上,斜躺着一个人,穿着一身朴素的道袍,满头白发,眼皮耷拉,面颊下垂,看起来像有七八十岁高龄——但其实,此人今年不过四十九岁,正是摹尹,彰华的生父,燕国的太上皇。
孟不离捧着一盒金丹过来,摹尹拿了一颗,用水服下,然后闭目喘了好久,随时都会断气一样。
而他面前地上的长公主,从头到尾,一动不动。
摹尹终于缓和过来,睁开眼睛,看向长公主:“没话要跟我说吗?”
长公主没有焦距地望着前方的地,仿若未闻。
“我却有话要跟你说……”摹尹一边说着,一边示意孟不离扶着他,靠坐起来,好更方便地看着她。
“你小时候,特别喜欢吃一个叫允娘的宫女做的青团子。后来允娘病死了,你伤心得一直哭,怎么也哄不好。父王母后命人做了各种各样的青团子给你,你通通扔了。并且自那之后,再也不吃青团子。那时候起,我就想,这个妹妹如此专情,长大后,怕是祸不是福。”
长公主没有任何回应。
“后来,你长大了,聪慧乖巧,我就想着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你。我一定要给我最喜欢的妹妹,挑一个全天下最好的驸马。于是,方清池出现了。”
这个名字一说出来,长公主的表情终于变了,像被阳光照到的雪人,开始慢慢融化。
“那可真是个翩翩少年,才貌双全啊,可惜被你看上了。我想完了,这下不得不割爱了。果然,你来求我,求我把你嫁给方清池。于是我召他入宫,私下问他,同不同意娶你,他说……不同意。”
长公主浑身一颤。
“我跟他说,娶公主,做驸马,和除功名,撵还乡,两条路,选。他最终接过赐婚圣旨的时候,脸色惨白如纸。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个男人有野心,他不会甘心只当驸马,你最终会被这桩婚事伤害。”
长公主的眼中升起了一层灰蒙蒙的雾气。
“后来,华儿果然出事。我虽震怒,却也松了口气。若你知道方清池是那么个玩意,也许能及时抽身,再换一个驸马。可没想到,华儿把他给杀了。而你,有了他的孩子……”
长公主的眼泪流了下来,但她依旧一言不发。
“你带走了方清池的尸体,给他安葬,独自生下荟蔚,抚养长大,再不提嫁人之事。我因心有愧疚,对你和荟蔚格外纵容。我想,虽然你是那么死心眼的人,允娘死了就再不吃青团子,方清池死了就再不另嫁,但是时间终会抹平一切。你是大燕最尊贵的女人,连皇后都不及你风光。我以为,你虽长情痴情,但好歹分得清是非,没想到……”摹尹的表情终于严肃了起来,眼神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失望,“你竟会为区区一个细作,报复你的亲侄子!国家、亲人、百姓,对你来说,都不如一个死了的男人重要!”说到最后,又剧烈地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