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达芙_作者:那殊(171)

2019-01-24 那殊

  珂冬抽到了B组靠后的号码,跟着其他参赛人员一起入了场。

  她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周围坐的都是外国参赛选手,她和左右座打了招呼,很有些期待地望向展台。

  不知国际决赛会有怎样精彩的展示。她已有些按捺不住。

  比赛很快开始。

  第一个上台展示的是阿姆斯特丹本地大学的一支队伍,珂冬认真看完了第一场展示,在心里给这支队伍打了分。

  接连又有几个队伍上台,珂冬心里逐渐有了底。她与他们的差距是有的,但所幸这个差距不算太大。

  一会她上台就算被淘汰,也不会走得太难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又一位参赛者上了台。珂冬一愣,是林奕哲。他居然和她分到了一个组。

  珂冬下意识坐直了。

  林奕哲简单做了自我介绍,接着点开了他的WIKI。

  WIKI图被投影到大屏幕上时,珂冬脑中一轰。他为什么做的是这个?

  只见大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R-3HDB菌。吃油菌四周环绕着一群如螺旋桨一样的棕黄色小颗粒,其中一个小颗粒裂开了一条大口子,仿佛下一秒就要把吃油菌吞噬。

  林奕哲做的是吃油菌捕食者。

  珂冬脸色难看地瞅了瞅手中的号码牌。更糟糕的事情来了——她的感应者正好在下一个上场。

  . 疯狂的海岸

  选题之初, 珂冬想过做捕食者。

  感应者和捕食者都是当年R-3HDB菌事故的补救方案。所不同的是感应者通过引导吃油菌的运动路径从而使其避开无辜油田, 而捕食者则通过吞噬泛滥的吃油菌达到控制的效果。

  当初赵扬和葛名远力主做捕食者,而珂冬最终选择了更为保守的感应者。

  如今看到台上林奕哲呈现出来的捕食者,珂冬心内百味杂陈。难怪当初林奕哲见到她的感应者草图时要与她相约决赛。

  大概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打算让他的捕食者与她的感应者在阿姆斯特丹决赛对上一局了吧。

  捕食者的效果比感应者更为显著且直观, 但捕食者做起来难度更大,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林奕哲能把捕食者搬上展台, 除了胆子大, 还必须有过硬的实力。

  此时此地, 林奕哲展示出来的捕食者几乎涵盖了珂冬所能想到的所有缺陷。屏幕上, 捕食者以极快的速度分裂、围攻吃油菌,并将其包吞到体内。短短几分钟, 模拟油田上遍布着的吃油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直至消失。

  台下响起掌声的时候, 林奕哲的目光似有若无地飘过珂冬坐着的位置。

  珂冬安静地坐着,与周围的参赛者一起鼓掌, 仿佛并没有接收到林奕哲的眼神讯号。

  不仅赛场内掌声迭起, 场外看着液晶转播屏的其他参赛队员也不由自主鼓起了掌。这场展示确实做得漂亮。

  只有葛名远几个急红了眼。

  “完了, 怎么这都能撞上?”胖子痛苦地揪着头发。虽然两个人做的角度不同, 但针对的都是一个问题——如何化解吃油细菌引发的危机, 故而观众难免会将两个人的解决方案放到一起比较。林奕哲一看就是实力不俗的老队员, 珂冬一个小新人, 能不能稳得住?

  黎松看着屏幕,摸了摸下巴:“没有撞。珂冬做的不止是这个。”

  “啥?”胖子没听懂, 葛名远也糊涂了。

  黎松笑了笑:“就算撞了,珂冬做的这一个也未必比刚刚那个差。”

  胖子和葛名远面面相觑。

  “我有信心。”黎松说。

  王磬道:“嘘,珂冬要上台了。”

  就算到了阿姆斯特丹决赛,上台展示的女队员依旧很少,故而珂冬上台后,场内场外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当珂冬打开WIKI,安静下来的观众再次躁动了起来。

  珂冬微微翘了翘嘴角。她知道大家在惊叹什么,因为她第一次见到黎松的WIKI终稿时也是这样的反应。

  评委席里有人忽然冒出了一句感叹:“上一次见到这样水准的WIKI,应该是R&D还在的时候了吧?”

  当珂冬报出要展示的主题时,原本就已躁动的人群更加沸腾。台上这个小姑娘,居然也做R-3HDB菌的解决方案。对R&D抱有别样情怀的参赛者早在林奕哲登台时就已热血澎湃,如今见又有一人也做这个方向,更是忍不住吹起了口哨。

  更多的是好奇与玩味的目光:到底现在的这一个,与刚刚林奕哲的那一个,哪个更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