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戏精夫妻_作者:易楠苏伊(152)

  张向民却不信, 他指着屋后一望无际的田野,“以前那里是我们张家的祖坟, 可前些年被那些革委会的来给抄了。里面的东西全都砸烂了。金银之物全部他们抢走。甚至我们全村还被那些革委会批|斗过。后来因为法不责任,这事才不了了之。你是不是都忘了呀?”

  张向阳心里哇凉哇凉的。他试着跟大哥解释, “大哥, 以后真的不会再发生以前的事了。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 数字帮也已经被抓起来了。咱们以后都能过消停日子了。”

  这种事情谁能说得准,张向民根本不信这些,反而极力劝说张向阳, “三弟,你就听大哥的, 把那些东西全都还回去, 把钱要回来。这事我不告诉咱爹。你偷偷的。”

  张向阳现在颇有种对牛弹情的感觉。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张向民已经被前些年吓怕了。张向阳熟知历史,自然不可能把大好的机会给错过了。

  大哥有钱,却不敢买。他想买,却没钱!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张向阳颓丧着脸回了家,何方芝一心扑在那字画上面。她对这些画家非常陌生。所以也不知道这些画以后的升值空间, 只纯粹以欣赏的眼光看这些画。

  而张向阳对画家了解不多,只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画家。所以他自然也不知道,何方芝挑的这些画,其实价值并不比那三个椅子低。

  张向阳坐在炕上,瞅眼正忙活不停的媳妇,默默叹了口气。

  何方芝听到他的叹息声,头也不抬地问,“你怎么了?”

  张向阳没说他跟他大哥吵架的事,反而问了别的问题,“你说怎么会有那么多赝品呢?”

  三分之二都是假的。这要不是他媳妇是个懂画的,他都以为她在诳他。

  看那些赝品仿得惟妙惟肖,纸质也非常有年代感,不懂行的人还真看不出来。

  何方芝回头看他,“但凡是好这一口的,都喜欢临摹画作。这些画都流传几百年了。中途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了,有那擅长字画的,可不就得临摹几幅么。”

  张向阳恍然大悟。

  何方芝又跟他补充,“你别看那些是赝品,其实价值也不低的。”

  这话张向阳就不懂了,“为何?”

  何方芝把手里的画小心翼翼地卷起来,“如果临摹作品非常出色,对一个人的技法也是有很大提高的。等他成为大家之时。你说这幅临摹作品是不是会成为对方的污点?那价格能便宜吗?甚至还有可能超过原画的价格。”

  张向阳在脑子里回想了下,有大家会去临摹别人的画吗?他怎么不知道?

  瞅着他这幅表情,何方芝就能猜出来了。当初她学画的时候,可是临摹过不少画家的作品。画是高雅的,学这门高雅的艺术也是极烧钱的。也就是她出身好,不需要为笔墨纸砚费神。可那些出身贫苦人家,可就不一样了。初期为了糊口,都是临摹别人的作品,“等那些人成名了,就会千方百计找这些作品,把这些临摹作品烧掉。”

  她唇角勾着笑,眼里闪过一丝兴味儿。

  张向阳瞅着她这幅神情,“你是不是想到以前的事啦?”

  何方芝重新打开一幅画,“我就是想起我刚掌家时,家中公账已经不足百两。为了挣银子,我以一幅山中真人的《仕女图》为诱饵,请天下画师过来帮忙鉴定。《仕女图》价值连城,传说中已经被开国皇帝得到,放于墓葬中。大家听说我有真迹,都趋之若鹜。”

  张向阳奇了,“只是鉴定画作而已,怎么挣钱了?难不成你收他们进场费?”

  何方芝摇头,“那幅画其实是我的临摹作品,我小的时候,我爷爷帮开国皇帝修复过那幅画,所以我也跟着看过几眼。后来我回去后,把那幅画临摹出来。因为太喜欢,所以我一直收起来了。那一次,我也有些冒险。”

  “画作而已,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买来的就一定是真品。”张向阳安慰她。

  何方芝笑他太天真,“那得看是什么人。一个不懂画的,如果买了幅临摹作品,大家也不过是一笑置之,甚至还会鼓励他,下回警醒着些。可我们家,世代书香,其中更是有许多书画大家。常年打燕却被燕啄了眼睛,那名声也会跟着受损。”

  确实也对啊。专门研究这个的,你还给弄错了,这就是失误,他忍不住更好奇了。“这么严重?那你还走这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