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戏精夫妻_作者:易楠苏伊(159)

  一席话惊喜梦中人。彭家木这才知道其中关键。他左右看了看,“那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

  张向阳把之前他媳妇挑的三样拿给他,“我偷偷打听的,听说这三样真货的可能比较大。我随你选择,但是我也不能保证一定是正品。”

  哪怕是他媳妇也不能保证这东西百分百就是古董。毕竟这东西不像画,她媳妇看不出其中的灵魂。

  彭家木围着那三样看了好半天,又在其他地方挑挑捡捡先三样,最后跟自己媳妇商量了一会儿,终于选了一个张向阳介绍给他的,另外两样是他自己选的。

  张向阳曾经让他媳妇看过,那两样似乎都是仿品。但东西也不大,所以价格并不高,所以彭家木三件也不过才花了一百五十块钱。其中最贵的就是张向阳选的那尊西汉虎牛铜案,一百二十块钱。

  但凡是唐代之后的物品,除了字画,何方芝几乎是分不清真假的。而这里恰恰就是明清物件最多。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古董这东西,时间越久,留传下来的东西就越少。

  “你没事吧?还有什么要买的吗?”张向阳担心他媳妇也跟他一样,对某样东西念念不舍。

  何方芝摇头,“没有。”

  她对这些东西的喜爱就不如字画了。所以哪怕有几样东西也确实很贵重,可她也没有半点心动。

  看到彭家木选了一尊西汉虎牛铜案,她悄悄对张向阳说,“那东西的价值非常高。是西汉的东西。”

  张向阳惊住,居然是西汉的。他原以为这东西保存这么完好,是明清时期的呢。

  “不过这东西保存这么好,一定是从地底下出来的,让他们埋起来吧,别摆在家里。”何方芝对这些东西是很忌讳的。明明该跟死人待在一起的东西,偏偏被人挖出来。这要是摆在家里,像什么话?

  张向阳赶紧把这话跟彭家木说了。

  他哈哈大笑,“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的。这东西摆在家里,我不是找死嘛。”

  张向阳松了一口气。

  两个男人骑着自行车,两人后面的自行车车座后面各自绑着一个椅子,张向阳前面车筐里还挂着一把椅子,这造型,在路上吸引了不少行人。

  吕秀英夸赞何方芝的手艺,“我可就等着你考完试,好帮我做鞋子了。”

  “肯定的。嫂子要多大的码数啊?等我考完就帮您做。”

  “一双四十,一双三十九。”吕秀英是个脾气,道谢之后当即报了码数。

  何方芝记下来。

  第 65 章

  时间一眨眼进入了1977年, 这一年几乎没什么变化, 唯一称得上的变化就是, 县城似乎比以前松了。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农民在兜售自留地生产出的东西。

  巡逻队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管理得也不太严格。甚至还有人也会买这些东西。

  就连他们乡下也有了一点变化, 比如家禽放宽了,随便大家养多少只。

  张向阳和何方芝为了多挣些钱, 养了三十来只,都圈在院子旁边的小巷子里。

  刚进九月, 东方生产队就发生一件大事。

  杨培华平反了, 上面领导亲自下的通知。

  牛棚现在住三个人, 许未生和许文英听说杨老师平反了, 都替他高兴。

  虽然杨培华心里一直坚信,他很快就能平反, 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 他整个人都懵了,他身体发抖,眼眶里的热意再也忍不住, 汹涌而出, 哭得像个孩子。

  “杨老师, 您一定要多多保重啊。”一起生活大半年, 许文英很尊敬这个同病相怜的老人, 见他像是要倒,忙走过来搀扶他。

  何方芝听说杨培华平反,丢下手里的活就从家跑过来。

  到了牛棚这边,门口挤满了许多看热闹的人, 何方芝扒开人群往里挤,刚进去就看到杨老师摇摇欲坠似乎要倒,她心里一缩担心他出事,忙上前,“杨老师,您怎么了?”

  看到她,杨培华激动地握住她的手,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抖个不停,“孩子,我平反了。”

  何方芝握着他的手,脸上全是笑,杨老师终于平反了,太好了。

  其他人面面相觑。张大队长宣布杨培华得到平反,大家就一直在这儿讨论,为什么坏份子还会平反?不是说成份是反革|命吗?可现在文件都下来了,再怀疑也是真的。

  有那心思重的都暗自后悔没有在杨培华落魄的时候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