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嫁了个假夫君_作者:澹澹(74)

  表面云淡风轻,内心始终是放不下。清让明白让她彻底忘记很难,这一面,必然掀起巨浪波涛,难再平复。这也是为何几次江岘主动联系他,他屡屡拒绝的原因。

  “跟着他太危险,你可知今日的刺客便是冲着他来的。”

  清晓陡地放下双手,红肿的眼睛盯紧了兄长。“不是冲着首辅夫人吗?”

  “我眼见三个刺客从上客堂追他出来……”

  “那他受伤了?”

  清让摇头。

  清晓突然想到了他的腿,不怪会被她踢倒,还以为他是故意的……

  “清晓,别想了。他是活在刀尖上的人。”清让眉宇深拢,劝道。

  清晓看着心切的兄长,双唇翕动,问道:“你早就知道他的身份了是吗?”

  看着兄长峻峭的眉渐渐凝住,清晓懂了。

  “我知道了。”她婉然微笑。“我们不是一路人,我不会给自己惹麻烦的,更不会给家人惹麻烦,我惹的麻烦已经够多了。”

  不管他是林岫,还是江岘,过去的都过去了。

  ……

  兄长归来,生活步入正轨。虽说清让只是翰林任庶吉士,但有话言: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而他前途无量是毋庸置疑的。

  家里出了一个学士,也不能丢下另一个。

  清晓记挂的,仍是清昱的教育问题。

  为官的欲望是彻底没有了,父亲想要教书育人。不过南方的冤案还在雪洗中,这个制度趋于完善的时代,为官之人皆有系统的档案存于吏部的,只是效率不堪一提。故而父亲仍忙于此事。

  在京城落脚,家中大小事宜都由母亲经手,本就身体未愈,也不忍再烦她。

  所以,清昱便落在了兄长和姐姐手里。

  九岁了,按理应该送入社学。只是社学人员杂乱,教学质量实在一般,家人不得不犯犹豫。

  不止是现代,古代的择校问题也颇是重要。

  师资力量自不必说,当然是名师出高徒;其次要看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最后,若是能在读书起价结交良师益友自然也很重要。人以类聚,一个人的成功和他周围的朋友有很大的关系,这话放在何时都不会错。

  最后统筹下来,里仁书院是最佳选择。

  除去本就自带名额的名门贵胄,每年从书院考入国子监者,十之有八。百分之八十的升学率可是相当的高了。可以说,一条腿踏入里仁书院,那么另一条腿便迈入了国子监。

  可相应的,人家对学苗的选择也极其严格,像清昱这样的,难

  可清晓明白,弟弟只是基础差,他脑筋够聪明,假以时日一定能追上的。

  京城权贵遍地,毕竟清让还只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可去社学,清晓实在不甘。前世小侄子入学,想去重点,人家不收,清晓还不是生生磨进去了,如今她得试试。

  趁这几日清让在翰林院忙,清晓便偷偷带着清昱去书院,只为见先生一面。

  于是,连续几日,里仁书院门口都会候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是日,清晓又带着弟弟来了。

  “姑娘你何苦呢?家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先生是不可能收他的。”护院劝道。

  清晓依旧微笑:“烦你通报,让我们见先生一面,收不收也得瞧瞧不是。”

  护院真是懒得再解释了。“你愿意等就等吧!”抛下一句便走了。

  “姐,我们回去吧。”清昱小声道,满脸的苦水。清晓看着他,心疼,但为了以后,他们得试一试。于是佯做不屑,挑眉道:“这便忍不了了,科举之路哪有那么简单,比这难熬多了,到时候更苦,你便要放弃吗?”

  “不放弃。我知道不易,我只是不想你辛苦。”他嘟囔着,忽而又抬头道:“去社学也行,我加倍努力便是。”

  清晓笑了。“你有这心就好,你……”

  话没说完,她投出的目光凝了住。清昱循着她望去,只见几个身着官服的人,在护卫的跟随下,登上了书院正门的石阶,而为首的,正是身着锦绣曳撒的江岘。

  分别几月,这还是清昱第一次见到他,不明情况的他眼睛登时亮了,喊了声。

  “姐夫”

  尾音还没发出,清晓赶忙捂住了他的嘴,拉他转过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