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当嫡母的,楚氏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一切妃妾的孩子都是她的孩子,她必须牢牢记得这一点。
.
东宫的喜讯在几日后传进了乾清宫,皇帝还病着,高烧令他的反应有些迟钝,听罢愣了愣才笑出来:“好事啊!怎么到了四个月才说?”
“多半是想等胎像稳了再说,再者太子殿下近来忙着治疫之事,也顾不上。”大太监杨福躬着身回道,眼睛笑得只剩了一条缝。
皇帝点点头:“让太子多上点心,尤其别让时疫传过去,要母子平安都才好。”
说着他顿了顿,沉吟了会儿,又笑道:“这小子准为了朕这病压了晋封事宜吧?去,拿笔来,朕下旨晋封,就说朕高兴。”
杨福躬着身应了声“哎”。皇帝一贯喜欢小孩子,哪个府有了喜讯他都能乐上几天,在这事上他就像个普通的祖父,一点架子也没有。
但退开了两步,杨福又意识到了一点细节。略作迟疑后,身为御前大红人的谨慎让他不敢不回话:“皇上,下奴突然想起个事。”
皇帝脸上还存着笑:“说。”
“这位有了孕的楚宝林……”杨福低下头,“是前丞相的女儿。”
话音落处周围一静,杨福怕给太子惹事,忙又添了句:“她原本是被没为了宫奴的,皇后娘娘给东宫选妾侍的时候把人赐了进去,后来便承了宠。”
第51章
皇帝锁起眉头:“当真?”
杨福欠身:“下奴不敢扯这种谎。”
皇帝沉然良久,似乎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喟叹一声:“罢了,待朕病好后,传太子来问一问。”
楚怡晋封的事便又这样搁置了,不过乾清宫的这点经过连太子都不知,她自然也无从知道,无从知道便也不会担惊受怕。
而且她也不急。现在她对太子的信任确实越来越多了,知道太子犯不着在这样的事情上跟她过不去,那该是她的位份就是她的,不必非去在意早一天晚一天。
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着,一度在整个大应闹出轩然大波时疫在入秋时逐渐销声匿迹,沈晰差去帮楚成办差的官员和侍卫也撤了回来。在一切都开始恢复正常的情况下,令人忧心的事便显得格外令人忧心起来。
——皇帝的病还没好。
其实时疫已经好了,但经了这一场疫,皇帝的身子却弱了不少。入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皇帝时时头疼脑热,满朝文武都为此不安。
年长的皇子们便默契地开始轮流侍疾了,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也是一表孝心的好机会。先前若不是皇帝怕儿子们染病下了严旨不许皇子们进出乾清宫,在时疫时豁出去侍疾的必定也有。
头一日是皇长子去的,沈晰在翌日一早进了乾清宫。皇帝这日精神尚可,也起了个大早,此时正盘坐在罗汉床上看折子。
见他进来,皇帝点了点头:“过来坐。”
沈晰信步走过去,瞧了眼榻桌,将药碗端了起来:“父皇先趁热喝药。”
皇帝笑了声,将药接了过去,沈晰便坐到了榻桌另一侧。
皇帝喝完药搁下碗,又用宫人奉上的花茶漱了漱口,而后抬眼看向他:“朕问你个事。”
沈晰颔首:“父皇您说。”
皇帝开门见山:“朕听说你身边正有着孕的那一位,是前丞相的女儿?”
沈晰一滞,嗓中不禁有些噎:“父皇,她……”
“朕知道人是你母后挑进东宫的,在你身边不是你的错。”皇帝打量着他,“朕只想问问你,这样的事,你知道轻重吗?”
“……父皇。”沈晰定住心神,起身一揖,“儿臣清楚她的身份。只是儿臣觉得凡事一码归一码,楚丞相是奸佞不等同于他的子女也是奸佞。何况楚家的案子也已结案,被处死的自当遭后人唾骂,但仍活着的还是大应子民,儿臣不想一再迁怒。”
皇帝对他的这些话未予置评,目光灼灼地睇着他,又问:“那若她记恨朕呢?”
“……她没有。”沈晰道。
皇帝锁眉:“是真的没有,还是你被感情蒙蔽无从察觉?”
“是真的没有。”沈晰哑哑道,“她从不曾在儿臣身边议论过楚家之事,更不曾有过任何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