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晰突如其来地感受到了那种衰老的虚弱。前几年昏聩的父皇,都并不曾让他有过这样的感觉。
现在,父皇在思量身后事了。
他仍旧喜怒无常、仍旧患得患失,但是他前所未有地在意起了儿女们的事情。
他布了这么一大盘局将三弟捧起来又拉下去,最终却是想保三弟的命。
可怜天下父母心,沈晰希望三弟能明白父皇这份心意。
“儿臣听父皇的。”他沉然颔首,“从前的事便过去了。儿臣是当兄长的人,三弟的不敬与算计,儿臣不与他计较。”
话音落处,皇帝明显地骤然松了口气。
“好,好。”他一下一下地点着头,整个人都轻松下来。这种轻松,沈晰已有至少两年不曾见过了。
.
当日晚上,皇帝大病。
高烧不知怎的突然发了起来,太医们急赶而至,乾清宫里灯火通明。
东宫自也因此被惊动,沈晰匆匆穿上衣服便往乾清宫赶,直到翌日上午才回来。
“皇上如何了?”楚怡一眼看出他神情疲惫,边问边按着他坐。
沈晰这一夜显是没少劳心伤神,木了一会儿才道:“还好,烧姑且退下来了。”
但他心里一点也没有松下劲儿。他有一股按捺不住的不安,这种不安在父皇先前生病时都不曾有过。
他怕父皇挺不过这一次。
“这几日,我想去乾清宫侍疾。”他攥着楚怡的手道。
楚怡连连点头:“应该的,你好好守着。”
“你若怕太子妃找你的事,可以先去母妃那里住着。”他说。
“这我自己看着办,你不用为我操心。”她说。
她感觉到了他的魂不守舍,连攥在她手上的手都在不住地颤。这种情绪在他这样沉稳的人身上实在不常有,楚怡的心也跟着颤了起来,一阵阵的惶恐不安。
她其实对皇帝没有任何感情可言。时至今日,她都没亲眼见过皇帝。所以纵使这个人是沈晰的父亲,给她造成的感觉也依旧虚幻遥远。
可她现在的惶恐不安也并非毫无道理。
这到底是古代,如若皇帝驾崩……
指不准就意味着一场动荡。
第110章
之后的数日,皇帝的病情还算稳定。更让人欣喜的是太子妃已拖了许久的病竟天天好了,太医说与柔凌时常陪伴在侧有关。
“柔凌是个孝顺孩子。”廖氏提起这事的时候很有些慨叹,“明明不高兴去,也还是日日都主动去。陪太子妃说话,也陪沈济玩,这么大点的孩子,难为她了。”
对于六岁多的孩子,这确实是很难了。
楚怡下意识地看了眼在外屋玩闹的月恒——月恒虽然刚满五岁,论年龄更小一点,但她很清楚月恒到了六岁多的时候也做不到柔凌这样“懂事”。
但这个时候,她却觉得不那么“懂事”才更好。懂事早的孩子除了极少数是早慧,余下的大多是因童年不幸福。
月恒沈沂都是实实在在的小孩子心性,多大年龄就干多大年龄的事,她觉得这样才好。
.
而后又过了几日便是除夕。皇帝病着,宫中一切从简。太和殿盛大的宫宴取消了,改为各宫各自设家宴为贺。沈晰犹是一整日都在乾清宫中侍疾,过了子时楚怡上床睡了,在睡意朦胧中感到有人上床一下子醒过来。
“……怎么回来了?”她边往里挪边打哈欠,沈晰往床上一栽,也打了个哈欠:“父皇睡了。我想着过年,回来陪陪你和孩子们。”
他说着已撑不住闭上了眼睛,楚怡坐起来满含怜悯地给他脱衣服:“吃饭了吗?要不要让小厨房下碗面?”
“不用了,吃了一些。”沈晰又扯了个哈欠,问她,“怎么样,家宴上有人欺负你吗?”
“没有,大家情绪都不高,各吃各的。”楚怡一叹,“白日里我和太子妃去翊坤宫问安的时候,看皇贵妃娘娘也是忧心忡忡的……皇上这病,到底怎么样了?”
怎么样了?
沈晰睁开双眼,沉了半晌,给了她一声叹息。
楚怡哑了一哑,伏到他胸口上:“你别绷得太紧。若真有什么事,大家还都指望着你呢。”
东宫、翊坤宫、朝堂,乃至整个天下,都指望着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