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天下:商女为后_作者:风雨归来兮(71)

  这一次,可真是一举三得啊,既破了先前的局,挣多了银子,又打了魏王爷的脸。

  关键是,您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与名声,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啊!”

  刘先生顾不得宁王爷还未发话,迫不急待地问道:“王爷,这么大气磅礴、大胆新奇的点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谁想出来的?宁王爷眼前浮现出一个瘦小的身影,眸子又黑又亮,举着棍子的样子,还真有几分凶。

  吴先生也十分迫切想知道,“是啊,王爷,想出这点子的人,真可谓是奇才啊!若是能将其招至宁王府,为王爷您效力,将来行事必定事半功倍!”

  “以后有机会,本王会介绍给你们认识!”宁王爷的面上出奇的镇定。

  但只有他知道,他掩藏在袖袍里的双手正在微微颤抖,需要他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克制住。

  “今儿虽开了个好头,但只是刚开始,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切不可再出一点疏忽!”

  刘吴二人十分遗憾,不过想着以后定能有机会见到想出此点子的人,而且确实先将眼前的难关安全地渡过最重要,遂将念头压下,齐声道:“是!”

  这次事件最后的结果,远比刘吴二人预料的还要好。

  宁王府一下子垄断了京城附近所有的高粱,市面上其他酒坊买不到足够的高梁酿酒,只得从宁王府进酒。

  在加上宁王府推出买即送的优惠,因而整个大明国坊间,在九月间,八成以上都是宁王府造酒厂出的酒。

  于是短短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千万担高粱造出的酒,已消掉了九成。

  而利润,是以往三百万担高粱的四倍有多。

  更加让宁王府刘吴二人欣喜的是,“思祭酒”的名号,经此一事,全大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了家喻户晓的酒名。

  他二人便建议宁王爷,扩大造酒场规模,并在酒铺里专门划出一块,专门售这“思祭酒”,甚至还出了高中低三档“思祭酒”。

  于是酒坊原本只是王府里不太受关注的一块小业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王府重要产业之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刘吴二人离开后,张幕僚推开门进来,面露喜色,“王爷,二皇子那边的事办妥了,不出几日,您就可以看好戏了。”

  ——

  莫安生在酒上市后,只略略打听了一下情况,见比她预估的还要好一些,便不再理会,而是将目光转到了绣像上。

  毕竟这绣像才是跟她息息相关的,只有它能挣到银子,她才能分到银子。

  莫安生看一眼身旁吃得欢快的小胖子,心里叹口气:只有她分到了银子,她才养得起这吃货!

  小胖子接收到她幽怨的眼神,楞了一下,“安生,怎么啦?”

  “没事,你继续吃。”莫安生有气无力道。

  莫安生现在确实是全身无力,前几天失手毒死了人后,病了几天,只要想到那人死去的神情,一直吃也吃不好,睡也不睡好。

  一静下来就会开始胡思乱想,搞到她差点神精错乱,本来就瘦的人,好不容易在这大半个月养得有点肉,又迅速地瘦了下去。

  脸越发尖,双眸越发大,小身板好像随时会被风吹上天一样。

  莫安生低头瞧瞧自己的胸,感叹一句: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小胖子见她一时叹息,一时低头,一时摇头,纳闷不已:这安生到底受啥刺激了?

  两人很快的到了苏侧妃的铺子,此时门外排着长长的队,看装扮大部分都是大户人家的丫鬟,想来是帮自家主子来买的。

  隔得老远,就能听到里面不时传来惊呼声,让外面排队的丫鬟们,不解之余又好奇不已,纷纷探头向里面看去。

  莫安生对于绣像的宣传方法,其实想过很多点子。

  但考虑来考虑去,决定除非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让苏侧妃和她兄长,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一来她才刚给宁王妃那边出了主意,若再给苏侧妃这边出主意,很容易就会让人知道,这绣像事件的幕后主使者是她,到时候得罪了宁王妃,只怕她得提早滚地出门。

  以她现在的岁数,莫安生觉得,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变故,还是多依靠王府生存两年为好。

  二来苏侧妃毕竟只是侧妃,若在绣像一事上风头太盛,只怕宁王妃会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