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若是忽略掉对面几个学子明显带着鄙夷的神色,心情就更加明朗了。
一路过来间,赵合欢听到郑十安和宋唯之的对话。
宋唯之却是当朝右相的公子。
是大周赫赫有名的神童,听说三岁能作诗,四岁能作画,文采斐然,十二岁的时候就在殿试中大放异彩,一举拿下那一届科举的榜眼。
整个临安府想嫁给他的闺阁少女数之不尽,能从相府排到城门口去。
河岸两畔备下的软垫和小几,众人依次落座,赵合欢被安排在最末尾的位置,赵平大喇喇地坐下,问道:“诗会为什么非得到这溪边来?”
旁边的书生一听,噗嗤一笑,讥嘲道:“曲水流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赵平皱起来,扭过头当没听到。
赵合欢低声说道:“一会酒杯沿着溪流漂下来,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即兴作诗。”
刚说完,郑十安站在小几前,面带笑意地说道:“就由我来负责当出题人了。”
他端起一个酒杯,在酒杯里面倒满了酒,抬头看了看明朗的天色,沉吟片刻,说道:“第一首诗便以春天为题。”
话一落,郑十安把酒杯放入溪流。
这就是命题作文呢!
灵动的眼睛转了一圈,赵合欢诗文不在行,但是她有系统这个超级大外挂!
一点也没在怕的!
☆、第173章 棍棒打小人(1)
酒杯顺流直下,很快便停在一位书院学子面前,那学子弯腰,取出溪流里的酒杯,端着酒杯一饮而下,朗声道出了首诗。
“好诗!”
众人品评一番,郑十安再次漂了个酒杯下来。
赵合欢几次看到朝灵郡主往她这儿看来,眸子轻闪,猜到了郡主的意图,就是想看她出丑,沦为笑柄。
这下倒是不用担心了。
看着流淌在溪流里的酒杯,赵合欢斜撑着脑袋,吃起了小几上的点心来了。
长发如瀑,十指纤纤,素色发带随风摇曳,眼睛如一泓秋水,白禹嘴角微弯,不由绽开一抹笑意,快速伸手接过了赵合欢刚拿起的糕点,低沉的嗓音温柔如水,“欢欢,若是求我,我倒是能帮你作诗一首。”
他文采算不得惊艳,但也能过得去。
七杀见状,也看向赵合欢,淡淡地说道:“不必求他,我也可以。”
他虽习武,但沈家那样的家世,一直都是文武双修的。
闻言,赵合欢但笑不语。
酒杯这次停在了朝灵郡主前面,此时郑十安给出的主题是“溪流”。
这题目不难,朝灵取出酒杯,想了一会,吟诵出一首诗。
实话说来,这词文采一般,不过因为郡主身份的加成,众人纷纷拍手道好。
郡主脸色有些窘迫,斜眼看向坐在后面的赵合欢,她倒是好运气,这么几次了,却一次也没有轮到她。
确实,赵合欢在这坐着觉得脚都有些麻了,完全就是一个陪衬的,不过也乐得轻松。
每次发酒杯的都是郑十安。
这曲水流觞也是有讲究的,倒入酒杯里的酒的分量每次皆是不相同,因此,每次停下的位置,也是各不相同,要让酒杯恰好停在末尾这,也是一件技术活。
赵合欢不由抬头看去,莫非郑十安是故意不让酒杯漂到她面前的?
不知却是为何?或许是怕她胸无点墨,徒添笑柄?
思绪转了转,这般想来,郑十安是一个顾全大局,高情远致的人。
这次酒杯停在了守在书院前的那书生面前,他端起酒杯,沉思了会,然后按照“竹子”主题说完诗词。
喝完杯中的酒,在下一轮开始前,他忽然指了下自己旁边放着的两个空酒杯,故意看向对面河畔的赵合欢,大声说道:“姑娘,难得来一次不想成了陪衬,坐了这许久应该作了许多诗作吧?”
赵合欢挑眉看他。
书生继续说道:“不如也作一首如何?正好让大家都品评一下。”
郑十安听了,眉心皱紧,看了看那书生,又看向朝灵郡主。
方才他就觉得奇怪,郡主一向眼高于顶,怎么会好端端的邀请一届布衣,他就找了一个学子问了一下。
昨日山下寺庙的动静闹得那么大,书院里的学子对此也有所耳闻。
听说那个姑娘就是一个商户,一个商户能懂什么诗词?
郑十安心有不悦,郡主是有心为昨日的事情让她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