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叔叔姓霍,这是一句废话。
霍叔叔姓霍名敬玉,其实他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最初他叫霍三娃,跟随他爹之后,他爹为他取名霍敬天,他爹死后,他便自己更名为霍敬玉。敬的是谁,不言而喻。
玉宝音早就猜到了她娘一知道大齐疆域图在她的手里,一定会派许传去北梁洲找霍叔叔的。
是以,她提前写信言明,霍叔叔带着五千玉面军躲进了北梁的太白山里。
许传在北梁洲呆了整整一月,也不曾打听到玉面军的任何事情。
她不是防备她娘,不过觉得她爹已死,她娘又已有萧爹,何必还惦记着她爹的事情。活着的人,应该和活着的人在一起。
总想着死人的事,她怕她娘无法真正释怀,无法真正开心。
而她就不一样,那五千玉面军是她爹留给她的“财产”,是她应该也必须要继承的。
是以,她从不间断和霍叔叔的联系,却是一直背着她娘的。
比之长安,北梁洲离建康更近,她想说不定霍叔叔已经知道了建康的消息。
不知他有什么对策,她不需他妄动,只需他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北梁洲,还有北梁周边的三个郡。
如今,不管是哪个在建康登基,都是屁股还没有坐稳宝座,只顾着怎么坐稳宝座,管不了其他的事情。
当然是,趁乱多下一城是一城。
若是元亨肯派兵护送她舅舅,她一定要跟着回去。
南朝的宇文家,还有她娘那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秦寒,也就是吴王,还欠了她一条命。
以前不讨,是时候不到。
她,玉宝音,玉荣的女儿,是怎么也忘不了父仇的。
她娘只当她年幼不懂,从不说给她听,霍叔叔可是告诉她了,吴王是怎么延误战机,又怎么同大齐闹翻的。
说他是无心之过,可不是每个姓秦的都如她太子舅舅那般的不长心。
那时的吴王与太子之争,说白了就是宇文家一系和瑞王角力,墙头上立了个赫连家,实力虽强,却是个风往哪吹就往哪边倒的。
那宇文家的实力哪里比得上她爹,只能被压制的死死的。
也是因此,那场三方混战,吴王宁肯南朝大败,宁肯自己瞎了一只眼睛,也要除掉了她爹。
吴王是个心狠的,比她那不争气的太子舅舅不知要狠辣了多少。
若非如此,她外祖父也不会将她舅舅送到大周。此举,是嫌弃还是保护,谁知哩!
连她外祖父都退让了,可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吴王如愿做了皇帝。
玉宝音很快就写好了信,唤来了梁生,嘱托他了两句,叫他亲自带着信南下。
梁生问她:“小公主就这么笃定大周的皇上会派兵护送太子?”
玉宝音摇头道:“谁知道元亨会不会呢!”毕竟借兵不是借旁的什么东西,也并不是他一人就说的算的。
梁生便又问:“那小公主还叫我这时南下?若只送信,根本不需我亲自去送,只需送到霍将军安排好的人家,那人自会送去。”
“不,你送,送完了信便无需再回。就算元亨不肯派兵,也务必让霍叔叔在北梁洲附近站稳了脚跟。没有外援,我便自己南下,我们自己攻进建康去。”
梁生愣了一下,随即将信揣进了怀里,他道:“那我便在北梁等着小公主,还请小公主看顾好自己。”
说完,就大步走了出去。
他走之后,玉宝音爬上了渺风楼楼顶,面朝着南方,瞧着南方最亮的那颗星。
☆、69|于
萧景在朝堂上正式提出,由大周派兵护送秦缨回建康登基。
大周的整个朝堂,都为之震惊了。
说什么的都有,说的最多的还是大司马为了哄媳妇高兴,下的是血本儿啊!好像大周的军队都已经成了他萧家的。
虽然很有可能以后是,但现在可还不是呢!
说风凉话的居多,可想而知这个提议是不被人赞同的。
南朝和大周隔着宽广的江水,南朝就是战火连天,也烧不过岸。就连流民的问题都不用多担心,大齐离南朝更近哩!
大周吃饱了撑的才会出兵护送秦缨。
再说的简单点,大周派遣士兵帮助秦缨,成了还行,还能收点差旅费、奖金什么的。若败了,不止丢人,还赔本呢。
谁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莫说其他的大臣了,就连萧弥坚也觉得不可行。原先的大周就是一个瘦的只剩下了筋骨皮的人,将将养出来了一点肥肉,可经不起这样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