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承恩公和郑太夫人拒绝自家孩子再次被打的事,经乐清波添油加醋的在庆丰帝告状之后,庆丰帝自然是动怒了。
像郑家这种皇亲,本身就仗着是太后的娘家在京城胡作非为。
在御史手里,这种人的把柄最多了。
参奏这些人,也是御史最喜欢干的事了,主要是一参一个准。
无论是人证,还是物证,都特别好找,不用怎么花费心思。
最最最重要的,还是能留下一个不畏权贵,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名声。
在古代,士大夫们最最爱的,那就是一身的羽毛和名声了。
只不过,大部分的御史也是看皇帝的脸色行事的。
现在,大家伙一见庆丰帝对郑家有些些不满了,自然是群起而攻之。
那奏折如雪花般的飞到了庆丰帝的案头。
庆丰帝要给太后面子,可是他本来就对郑家有些不满了,再加上那些清流们的折子。
庆丰帝顺势在朝堂上训斥了承恩公,罚俸一年,三年之内不得上朝。
其实承恩公这种名号虽说是公爵,但是恩赏,并不是功赏,所以,本来就是属于可上朝,可不上朝的,端看皇帝给不给你家面子。
上朝在谨彦看来不是什么好差事,小朝会也就算了,像大朝会,凌晨两点就要起来去排队入宫了。
倘若夏天还好些,冬天那滋味实在是太消魂了。
可对那些官员来说,能不能上朝,有没有那资格上朝,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
本来一些官员听着罚俸一年,觉得只不过是小意思。
毕竟,在朝为官的,真不靠俸禄吃饭。
哪怕像郭槐安,李大人这样的清官,人家在老家,那也是地主级别的人物。
可不让承恩公上朝三年,这代表的含义太深刻了。
大家头一个想到的是,承恩公一家肯定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
要不然,凭着太后,皇帝也不可能下这么狠的手。
太后听说自己的弟弟不能上朝三年,立即晕了过去。
虽说庆丰帝在接到慈宁宫的汇报之后,是立即赶了过去。
不过,也没传出庆丰帝收回成命的话。
许三辅一听说了此事,默默的让人安排,连夜把侄子送出了京城送,回老家。
对外放风是自家的父亲晚上托梦和他们兄弟说,特别的想念这个孙子,希望孙子能回老家多陪陪他们。
为了孝道,所以,就让侄儿回老家守灵。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松口
乐清波其实那天从承恩公家出来,就让自己的亲信去了许三辅家送口信,表示事情还是有转机的。
许三辅呢也一直观望着,这次见圣上也不给郑家面子。
虽说他和郑家还是不同的。
不过,还是小心为妙,送走了侄儿,一方面保全自家,另一方面,也保住了侄儿的小命。
发配总比送命强吧。
庆丰帝对说对许三辅的侄儿也有气,可和郑家这么一对比,许三辅的行事,自然是庆丰帝满意了不少。
太后能扶起庆丰帝当上皇帝,自然也有得是手段和手机。
只不过,这些年来安耽的生活,让她忘了一些事儿。
也养大了郑家一些不应该有的心。
她不会和庆丰帝硬碰硬,可是收拾像谨彦谨沅这样的,对她来说,还是不在话下的。
谨彦和谨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她的靠山是庆丰帝。
正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太后一方面还要卖太丰帝面子,另一方面,谨彦和庆丰帝打照面的时间比她要多得多。
想找个机会对付谨彦,还真的挺有难度。
最要紧的是,她出手了,谨彦呢肯定会还手。
以前对沈谨彦下手,庆丰帝未必会当回事。
可现在庆丰帝会怎么想?
哪怕庆丰帝对沈谨彦再瞧不上。
可在大家眼里,沈谨彦也是庆丰帝的人。
你动沈谨彦那就是动庆丰帝,更加伤害了微弱的母子情份。
太后也想明白了,柿子还是要挑软的捏。
因此,谨沅就这么跪在了慈宁宫门口迎接着往来众人的目光了。
知道谨沅是谨彦亲姐的人不多。
但是,谨沅的长相没有变。
再加上谨沅当年是风靡京城的第一才女加美女,认识她的人自然是多了。
虽说有一部分不知真相的,觉得谨沅是七皇子当年心上人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