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的庄子回京城后,杨氏添了两处,再加上原先西府有两处,老杨氏的陪嫁两处,杨氏的陪嫁两处。
总共有八处的庄子,这八处的庄子出产不一样。
最最肥沃,产量最好的,自然是老杨氏的一处。
老杨氏的那一处,那时候是西府老太爷还在世的时候,特地买来给妻子,好让妻子添些花哨的。
那时候西府老太爷风头正劲,所选的地方,自然不差了。
当年有听谨行提过,由于谨沅是老杨氏养大的,那时候老杨氏是打算把最肥沃的一处给谨沅当陪嫁。
另外一处是拿来自己养老。
现在谨沅没了,那一处是留给四个嗣孙,将来平分呢?
还是给谨彦这个嗣孙女当陪嫁,还真不知道。
据苏氏对杨氏的了解,杨氏的那两处陪嫁是铁定给谨彦的。
当年就有听杨氏提过的。
这两处,她倒是没想过,毕竟,母亲的陪嫁给女儿那是天经地义的。
更何况,杨家的条件也一般,那两处的田庄出息也一般。
这些,苏氏从这些年的账册里,也能够看得出来。
而西府原先留下的两处,和后来杨氏添的两处,苏氏倒不担心。
现在她担心的是,自家男人会不会向婆婆提议,把那些田产都给谨彦。
自家男人,有的时候,脑子一发热,这种话,还真的是说得出来的。
相比较苏氏在发愁,谨彦也那叫一个愁啊!!
她现在每天在藏书阁里办差,基本不能随便出去倒也无所谓。
本来她就不怎么喜欢往庆丰帝面前晃的。
可最麻烦的是,无论是黄女官,还是葛女官,二人对只要是去和六宫交流应酬的工作,很是热情。
最要紧的是,一去就不回头。
往往两刻钟能打往回的,二人都要到傍晚才会回来。
可是,一些文书往来,人家就不怎么愿意去干了。
由于二人的懈怠,导致藏书阁积压了不少的文书,让御书房的相爷们好一阵埋怨。
谨彦觉得,既然当初挑了二人,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和二人好好商谈一番。
这天,又是天都暗了,二人才有说有笑的回来,一见谨彦穿着三品的女官服等着二人,二人心下一惊。
一般在藏书阁,谨彦基本不穿官服,那谨彦这样是干嘛?
二人给谨彦行了礼之后,谨彦也没叫起,二人便有些支持不住了。
二人虽说一心想往上爬,不过,规矩还是好的,因此,二人一直坚持着。
二人心里知道,肯定二人谁惹得谨彦有些不痛快了,都把对方在心里骂得狗血淋头。
本来二人就是竞争关系,表面上虽说姐姐妹妹的叫着,可心底,都把对方恨得要死。
二人虽说也有下过苦功夫练过,可架不住谨彦就是想给二人一个教训,因此,等二人都摔倒在地了,谨彦才开口说话。
“明儿个,我会向皇上请旨,你们打哪儿来,便回哪儿去吧,藏书阁庙小,容不下你们。”
无论是黄女官还是葛女官一听谨彦这么说,立即大惊。
要知道,自从建立女官开始也好,藏书阁开始有女官开始也好,都从来没有女官被辞职的这种事。
各宫的女官倘若有做错事,一般也是罚罚月俸罢了。
本来嘛,那些女官也都是有背景的。
有些直接就是娘娘们的娘家亲戚,或者是重臣的女儿孙女们。
谁会这么没脑子赶走她们啊。
这不是大家扯破脸么。
最最严重的,最多就是冷落女官,到时候,给她胡乱指个人。
这种还是人家祖父或者父亲因为犯了事,受了牵连。
一般情况下,还真没有哪个女官会遭受到谨彦说的,从哪来回哪去!!
葛女官也好,黄女官也好,人家可是系出名门的。
要不然,也不会在这次女官选拔中脱颖而出了。
相比较黄女官,葛女官的则心思细腻多了。
她觉得,这事儿吧,还是有得商量的。
要不然,那沈谨彦和她们现在说个p啊。
直接明天去庆丰帝哪儿一报,带走她们不就得了。
因此,她便恭敬的向谨彦表明,她初来乍到的,不懂规矩,恳请谨彦多多教导二人。
无论怎么说,先降降沈谨彦的火气,至于别的,将来再说。
本来葛女官倒还真的不怕沈谨彦,她的亲祖父,那可是吏部尚书,亲父也好,叔伯也好,也是在地方上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