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谨行,自从自己成了他妹夫之后,脾气挺古怪的,老看自己不顺眼。
以前挺喜欢和这家伙一起的,现在,看见他挺心烦的。
因此,一边吩咐机灵让人去套马车,去沈府传话,这边,便带着谨彦去了靖南王妃所在的正院。
“你下次别我母妃,我母妃的叫,难道我母妃不是你母妃?”
周泊桐也知道,父王相对随和些,谨彦也和父王关系好些。
所以,在说的时候,就直接也跟着他叫父王了。
至于母妃哪儿吧,二人都是面子情,只不过因为自己在,或者有的时候父王在,所以,扮着婆慈媳孝的戏码罢了。
只可惜婆媳妇二人的表演技巧都不到位,他们父子只能不戳破罢了。
要不然,你能怎么办?
“哎,不都是称呼一句,这么计较干嘛,你母妃不就是我婆婆,我婆婆不就是你母妃。
我叫你母妃,婆婆也不会因此变成不是我婆婆。
我叫母妃,婆婆也不会变成我亲娘。
唉,我都有些绕糊涂了,你让我理一理,静一静。”
真是的,自己还在想庆丰帝的事儿呢,烦着呢,周泊桐居然来纠结称呼的问题。
自己和王妃,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搞成这样了。
是自己的错吗?
她觉得也不算是。
可你非要说是王妃吧,也不能全怪王妃。
或者就是传说中的,婆媳是天敌的说法吧。
其实能像这样面和已经很不错了。
要婆媳像母女,那是不可能的。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那是靠缘份的。
自己和靖南王妃没那缘份!!
也是凑巧,靖南王刚好和王妃在下棋,听说第二天谨彦就要回宫当差,靖南王倒是略有深意地朝谨彦笑了笑。
其实靖南王那笑吧,真没啥,只不过谨彦觉得靖南王的笑有啥,所以,心里毛毛的。
薛公公光临的事儿,靖南王和王妃自然是知道的。
原先二人是想着,周泊桐或者谨彦会把薛公公带来请安。
哪里知道薛公公走得这么匆忙。
靖南王妃原先是压根不想答应的。
哪怕看在儿子的面子上答应,也得做个姿态。
只不过,靖南王在一边,总不能为了和儿媳妇赌气做姿态,减少和丈夫的相处时间吧?
因此,便点了点头,然后吩咐秀齐去准备一些礼物,是她送给亲家的。
“谨彦啊,本王一惯不上朝,所以,朝堂上的事儿,很多都不了解。
只不过,你之前在宫里不是负责藏书阁,偶尔去下御书房的,怎么现在圣上都离不开你一个月了?”
这宫里,哪里会有离开了谁,会运作不下去的?
别开玩笑了。
哪怕皇帝死了,也会立马有个新皇帝出来。
哪怕没有遗旨,大臣也好,太后也好,都会一起商量个人选出来。
皇帝都可以如此,更何况只是区区一个女官了。
谨彦看了看靖南王,然后低头道,“有可能儿媳是个女子,相对做事精细些,所以……
在宫里,谨彦也就是做些抄录,还有一些文书往来的工作,并不是啥大事的。”
这些工作呢,自然是可以找别的女官代替,哪怕找几个太监来代替也不是不可以。
薛公公之所以叫谨彦回去,那是叫自己帮着庆丰帝在密道里煮药呢!!
至于为啥要在密道里,自然也是有庆丰帝的原因。
他的身体状况,是不能被人知道的。
而药是最会体现病人情况的重要证据。
倘若这证据被有心人搜集到了,到时候,朝堂上还不乱作一锅了!!
因此,那时候薛公公便提议,他拿到密道里去煮。
可煮药这东西吧,你得看着火候,庆丰帝哪儿又离不得薛公公,所以,这事儿,只能是谨彦代劳了。
这几天吧,一直是太医自己在代劳的。
可也让人发现了,有人在偷偷摸摸的搜集庆丰帝的药渣。
薛公公这事儿自然是不敢告诉庆丰帝的,怕又激怒到他。
所以,只能自作主张,来找放婚假的谨彦了。
靖南王是可以确实庆丰帝哪儿肯定是出了事的。
要不然,好好的,来找自己的儿媳妇干嘛。
儿媳妇呢,肯定也是知道庆丰帝哪儿的一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