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着家里人,也就沈三有出去做官的经验。
沈三一听兄长这么说,便立即答应了下来。
只不过,沈三一家到最后也没去东府过年,倒不是杨氏或谨彦不愿意,而是杨氏的父亲过世了。
西府的人一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觉得会不会是听岔了?
要知道,谨彦刚回府过年的时候,杨氏还特地带着谨彦回了趟娘家。
有个当官的女儿,杨氏也很高兴回去向娘家嫂子们显摆显摆的。
谨彦和自己的外祖父不是很熟悉,不过,从外祖母还有舅舅舅母的口中得知,他老人家的身体那叫一个健康。
每天雷打不打的要锻炼身体,锻炼完就出门和朋友小聚一番。
每天都要天黑才回来。
别以为人家朋友小聚是干不正经的,人家朋友相聚正经着呢。
今天下棋比赛,明天骑马射箭比赛,后天斗茶比赛,比赛项目丰富多样。
用表哥的话来讲,他祖父的比赛活动可以十几天不重样儿的。
最要紧的是,倘若表哥们做错事儿了,他祖父打起他们来,那叫一个有心有力,不带手软的。
所以,这么健康的外祖父突然过世,怎么能叫一家人不惊奇的。
相比较谨彦等人的吃惊,杨氏是直接受不住刺激,瘫倒在地。
“快,去东府请大夫……”
一边,沈三则抱着杨氏坐到了椅子上,谨彦则给杨氏扇着风,还示意薛妈妈拿来了药油。
“别给你娘乱抹,你娘怀了弟弟,小心些,小心些……”
沈三见谨彦拿着药油要给妻子抹,赶紧出言拦道。
而这时,杨氏也幽幽地醒来了,见众人都围着她,便拉着沈三的手道,“爹他……”
沈三见状,赶紧道,“爹他老人家泉下有知,也不想看见你这样的……”
沈三对自己的老丈人也是多有感谢,早年的时候,岳母并看不起他庶出的身份。
再加上那时候沈唯儒也过世,对他的前程压根没有任何的关照和帮扶。
沈唯儒的同僚也未必会把他给放在心上。
本来嘛,人走茶凉,更何况是死了。
帮是人家知恩图报,不帮是正常。
那时候也是岳父大人一力做主,把妻子许配给了他。
后来对他的仕途也是多有帮扶。
这么多年来,倘若没有岳父的支持,他压根不会走到现在。
突然,岳父也走了,沈三的心情自然也是低落的。
可是,他毕竟是个男人,妻子已经这样,倘若他也倒了,到时候,这个家怎么办?
妻子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
“对啊,娘,你可要小心些,外公知道了,也不愿意看见你这样的。
你还记得吗?外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再多添一儿半女的?
这也算是外公的遗愿,咱是不是应该为了完成外公这个遗愿而振作起来?”
谨彦赶紧拉着杨氏的手劝道。
无论是外祖父也好,外祖母也好,都对杨氏的肚子很是上心。
本来嘛,西府这边,就谨行一个长孙,虽说现在生了个儿子,不过,在长辈看来,自然是多子多孙多福气的。
而且在古人看来,婆婆和媳妇一起怀孕生子,那是家族兴旺之兆。
所以,每次杨氏回娘家,无论是外祖母也好,外祖父也好,都会提这事儿。
外祖母虽说有三个女儿,不过,最最挂心的,还是谨彦的母亲。
无他,就谨彦的母亲生子女最少,依靠也最少。
第五十二章 蹊跷
等谨彦一家收拾好去了杨府的时候,杨府已经挂起了白色灯笼。
据谨行所说,由于是过年,所以相对远些的亲戚和朋友都是没有通知到的。
杨氏的两个姐妹远在外地,由于路途遥远,所以,已经第一时间派出家丁去通知了。
谨彦对于外公,印像并不太深,这么多年来,也就见过十来次面罢了。
而谨行则不同了。
当年谨彦他们在广州,他回京城读书,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杨府这儿受外公的教导。
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是极深的,因此,一进杨府的门,谨行就扑到了外公的灵前。
谨彦也感受到了浓烈的悲情气氛,不由得落下了泪。
刚拿帕子拭了拭眼角,那边,杨氏又晕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