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柏新立也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过问。社会的发展,注定了行业的优胜率。
她母亲过世的这十几年,正是房地产开发的鼎盛时期,柏新立的眼里怎么可能放的下一个经营不景气的服装厂!
对于市场经济,苏红提懂的不多,但是看看苏家裁缝铺的百年发展,便不难看出整个社会经济的缩影。
一百年前,她的外曾祖父在其父的资助下在上秋城最繁华的厚街,也就是现在的苏家老宅,开了一间裁缝铺,时年十七岁。十九岁闻名,人送外号“苏一剪”。
五十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年六十八岁的外曾祖父不得不暂时关闭了裁缝铺,将年仅十八岁的老来得子,送进了国家的服装厂做工。
又二十年过去,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她的外祖父离开了服装厂,在厚街后面的十三巷,买下了一块地皮,创立了“苏锦绣”。
而她外祖父和妈妈过世的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苏锦绣”因为人才的凋零,也因为服装行业的飞速发展,从红极一时的服装品牌,成了现在这个不怎么高档的喜服品牌。
最近的几年,还顺势而行,请了网红,开了网店。
饶是如此,用成叔的话说“苏锦绣”的效益,也仅仅够厂里二十名员工果腹。
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是苏家几代人都不愿意看到,却是柏新立乐见其成的事情……因为那诱人的地皮。
这就足以体现江韶光的重要性。
江老太太的九十五岁大寿,势必会宾客云集,且去的多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所以,苏红提不单单是想让江老太太喜欢并且穿她做的衣服,还得要江老太太一出场,就惊艳了众人。
可是如何让一个九十五岁的老太太惊艳四座,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第6章 论少的皮多厚
人什么时候最爱的总是自己。
苏红提十六、七岁时常想的问题,就是她的妈妈那么好,为什么柏新立还要喜欢薛柔?
她也是最近几年才想清楚这个问题,要说柏新立为什么爱薛柔、有多爱薛柔,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
他不过是太爱他自己,一个不会带给他压力的女人,一个为他生了一对儿女并且冠上他姓氏的女人,在他的心里,总是要好过她的妈妈。
所以,两个女人,他最爱的不过是自己曾经丢失了、又捡起来的自尊心。
苏红提也不知道今天为什么总是会想起那些糟心的事情,其实她起初只是在想怎么才能让江老太太惊艳四座。
昨晚上的宴席,江韶光说江老太太最喜欢的衣裳是她外曾祖父做的旗袍。
这可能是江韶光说的一句客气话,就算是真的,那也仅仅是一种回忆——江老太太留恋的不可能是一件再也穿不上的旗袍,她只是深深地热爱她自己已经逝去的辉煌时光,毕竟没有人不爱自己。
穿旗袍的女人,风华正茂,即使是单单站着也有摇曳生姿的动感,还有那莲步轻移的妩媚,以及转身的刹那,暗香浮动,艳绝四方。
谁能说的清楚,好看的到底是旗袍,还是穿旗袍的女人呢!
可如今,江老太太九十有五,即使是精神矍铄,也不可能逃过岁月的磋磨。
她的腰板还能像当年一样的直吗?
她的一双小脚还能不能迈出当年的风华绝代?
苏红提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给江老太太做正统的旗袍,而是想做改良过的旗袍款式,或者是民国时期服装的改良版,总之得是一件漂亮的、适合的、体贴的衣服。
面料自然要上乘,而上乘的面料无外乎有穿着舒适,透气吸汗,挺括悬垂,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特点。
那就不能选择化纤产品,只能选择棉、毛、丝、麻等环保、高档的面料。
其实“苏锦绣”里也不是没有好的缎料,却基本都是以红色、粉红色为主。
中国红是个很喜庆的颜色不错,但苏红提以为,江老太太想要的不仅仅是喜庆。再说了,如今已是十月,再过两月就是寒冬腊月,她要给江老太太做的是从里到外的整整一套衣服。
是以,她今天要选的可不是一种颜色,她需要选几种,后天才好让江老太太自行做出选择。
果然如成叔说的,零售的布料也有,却都不是苏红提相中的。
于是,苏红提选了三种颜色的双面羊绒面料,又选了几款真丝缎和织锦缎,一共是十卷布,给老板写了地址,让他们将布送到“苏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