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作者:坐酌泠泠水(1145)

  “她真是女子?”他犹不相信。

  齐慕远点点头:“真是。”

  他恳切地望着齐伯昆:“所以,您不用期盼我变成女人嫁给杜锦宁了。她是您孙媳妇,把她娶进来做齐家人就成了。”

  齐伯昆的眼睛像点亮了的灯盏一般,瞬间就亮了起来。

  “前提是,您得帮她要一块丹书铁券。”齐慕远旧话重提,打断了齐伯昆的美梦,让他迅速回到了现实。

  “这个……”他皱起眉头,思索起拿到丹书铁券的可能性来。

  现在他对此事的态度,跟原先大不一样。

  原先他不理解杜锦宁为什么一定要个丹书铁券,而不是更好的掌权,以便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免得职位太低被人掣肘。

  现在知道杜锦宁是个女子,而且马上就能成为齐家人,成为他老人家的孙媳妇,这样聪明的人生下的曾孙子没准是个比他娘还要牛逼的天才,不用多言他就完全理解了。此时他跟打了鸡血一般,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非得卯足了劲儿要帮孙媳妇把丹书铁券拿下来。

  笑话,要是没有丹书铁券,就只有赵晤写的手谕,万一世家不认,赵晤被世家一逼就认了怂,非得杀杜锦宁的头,他齐伯昆岂不是没有了孙媳妇?就齐慕远这死小子那认死理的劲儿,非得出家当和尚不可。所以这丹书铁券是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的,哪怕他齐伯昆不做官,也得拿下。

  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院门外就传来了他那个长随的声音:“老太爷,老太爷,皇上下旨,宣传进宫。”

  来了。

  齐伯昆跟齐慕远对视一眼,都明白赵晤此时传旨是想做什么。估计就是商讨杜锦宁和高产水稻的事。

  “祖父……”齐慕远唤了一声。

  齐伯昆抬起手,止住齐慕远要说的话:“你放心,丹书铁券,我一定帮你拿回来。”

  说着,他站了起来,整了整身上的官朝,一步步朝院门外走去。夜暮下,他的腰板是前所未有的挺直,精神头是前所未有的足,日子似乎充满了奔头。

  皇宫里,赵晤已把官职上所有的空缺都思索一遍了。见了齐伯昆进来,不等他行礼,就朝他招招手:“爱卿,你来,你看看给杜锦宁哪个官职合适?”

  他指着自己列出来的官职道:“工部左侍郎你看如何?从从六品到正三品,那些人肯定会极力反对,但考虑到杜锦宁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咱们完全可以据理力争。”

  他又指了纸上的另一处:“如果不行,就吏部考功清吏司,或是东阁大学士。这两个都是正五品,跨度不大,但权力比工部左侍郎大多了。想来那些人宁愿他做工部左侍郎也不愿意他进吏部或成为东阁大学士,这样咱们就达到目的了。”

  他摸着才蓄起不久的胡子,笑得十分得意:“杜锦宁有了正三品的品阶,一旦别处有了空缺,朕直接调任他去补缺就顺理成章了。哈哈,十六岁的三品大员,朕非得让那些世家瞪瞎他们的狗眼不可!”

  第803章 老齐的忽悠之功

  “呃……”

  看到明显亢奋到了极点的赵晤,齐伯昆一时语塞。

  他要怎么说,才不泼赵晤的冷水呢?

  他只能先沉默不语,等赵晤冷静下来再说。

  其实不用他说话,只看他虽然脸上有笑容,笑意却不达眼底,赵晤的亢奋就去了一大半。

  赵晤敛了敛笑容,问道“爱卿怎么了?莫非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齐伯昆摇了摇头“皇上这样安排,于社稷有利,自然没有不妥。只是,皇上您为杜锦宁考虑没有?他没根基没靠山,进了京来,到了这样紧要的位置上,他会有什么下场?世家都能把手伸进皇宫里对大皇子下手,想来害一个小臣子的性命,完全是轻而易举的事。杜锦宁死了,皇上您还为他跟世家过不去不成?所以他死了也白死。”

  又是这个问题。

  赵晤顿时烦躁起来。

  他这个皇帝,做得束手束脚,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这种日子,他真是过够了。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白白放着杜锦宁这样的人才不用,把他分派到遥远的省份去吧?如是这样,朕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想要别人卖命,自然要施以重恩。”齐伯昆道,“上次皇帝虽写了一份手谕给杜锦宁,但作用如何,皇上心里也清楚。不如,把杜锦宁手里的手谕换成丹书铁券吧。这种丹书铁券,是建国功勋或是武将立了大功才能获得的赏赐。杜锦宁研究出高产水稻,提升了整个大宋的综合国力,让外敌不敢轻举妄动,利在千秋,比那些武将的功劳还要大。皇上将丹书铁券赏赐予她,是对她大功的肯定。想来杜锦宁定然会对皇上感恩戴德,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