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作者:坐酌泠泠水(242)

  “明天可以。先给六十个吧,一样三十个,看看卖得如何再进行添减。”

  两人商议妥当,庄越便告辞离开。

  走到门口,他实在忍不住了,问出压在心底的那个问题:“那个沙发,杜少爷有没有想过跟他们合作分成?一张沙发您抽个三十文钱的利,以梁家的铺货手段,你的收益可就不止这一百六十两银子。”

  问这话,他也是想知道,杜锦宁到底是听懂了他的提醒,不想跟梁家有太多牵扯;还是纯粹是乡下穷小子见钱眼看,眼睛只盯着这一笔银子,没想到合作能获更多的利。

  要知道,杜锦宁才十一岁,还是在乡下长大的。要是只凭自己提醒的那一句,他就能放弃偌大一笔银子,那自己还真是小看他了。这孩子往后还不定怎么有出息呢。以后如果七少爷和杜少爷再有纷争和矛盾,自己便得好好斟酌如何对待杜少爷了。

  第169章 不明觉厉

  杜锦宁轻瞥他一眼:“你不是说关梁两家政见不和吗?”

  庄越便明白了。

  他深深一揖,态度是前所未有的恭敬:“杜少爷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明见,以后必成大器。小人在此先敬贺杜少爷了。”

  杜锦宁的嘴角抽了抽。

  她身为一个女子,在这男尊女卑的时代,还能怎么成大器法?难道要一直男扮女装,娶个女娇娥做老婆,在朝堂上跟那些老狐狸争权夺利,登堂拜相,然后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怕掉马不成?

  她可没这种野心。否则,前世她就不会跑去学农学,而是去从政了。

  所以,必成大器于她而言,是不存在的。她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遇上合适的男人呢,就成个亲,生几个孩子,如此而已。

  送走庄越,杜锦宁便把卤蛋的具体数量告诉了陈氏,陈氏等人立刻又忙开了。

  原先还没得到茶馆掌柜的认可,她们也不敢做多,每样只做了十五个。现如今确定了数量,她们赶紧把鸡蛋加了进去。

  “要不,咱们再多做些,批给许婶子卖?”杜方苓提议道。

  杜锦宁摇摇头:“这东西简单,一看就能猜出来。即便做得没我们的好吃,放些酱油香料进去卤一卤,总能做得差不离。为了不让人仿造,咱们不往外卖,只提供茶馆。”

  杜方苓便知道自己出了个馊主意,吐了吐舌头,不说话了。

  杜锦宁本以为沙发的事最快也得明天才会有回音,没想到庄越走了不久,便又回来了,还领了一个人过来。

  “梁师兄?”杜锦宁诧异地看着进来的人。

  “杜师弟,这时候来打扰,唐突了。”梁先宽拱了拱手,“得了庄掌柜的回应,我便直接过来了。”

  三人到堂屋坐定,他便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杜锦宁:“这是一百六十两银子,盛昌钱庄可取。”

  梁家如此干脆,杜锦宁自然也不拖沓。她接过银票,歉意道:“那梁师兄和庄掌柜稍坐,我去画了沙发的样子过来。”

  说着她回了房,研墨画了沙发的样子,标明了尺寸,回到堂屋把画样递过去,“上面的尺寸和要注意的事项我都标明了。”为了不让梁家人觉得这一百六十两白花了,她把尺寸的依据都细细说了一遍。

  现代人对于舒适度的追求可是古人比不了的。沙发的高度是多少,靠背的弧度如何,那都是根据人体身高与构造的比例研究出来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真正舒适的沙发可不是依葫芦画瓢就能造得出来的。

  这些,她都一一跟梁先宽说了。

  梁先宽之所以想要买断她这沙发,一来是看到了此物的商机,二来也是想拉拢杜锦宁。对于沙发本身,他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只要买一张沙发回去,照着样子就能做出来了,这东西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却不想竟然从杜锦宁嘴里听到了这么深奥的各种理论数据。

  “杜师弟即便是做一张椅子,也会想得这么深吗?”拿着那张画了几个图,标了具体尺寸的纸,梁先宽不明觉厉,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从心底直窜而出,看着眼前这个瘦瘦弱弱只到他肩膀的孩子,他只觉得心里发毛。

  做一张椅子,都能费这么多心思。要是算计起人来,那这孩子岂不是更加恐怖?待他长大,天底下,有几人是他的对手?

  “呃。”杜锦宁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这人没什么大志向,就喜欢吃吃喝喝种花种草。所以在这些方面花的心思就多一些。比如那豆干,比如今天做的卤蛋和茶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