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作者:坐酌泠泠水(557)

  “我体弱,怕冷。”杜锦宁一副胆怯的样子。

  这样子看得方少华更加无语。

  兵卒看看杜锦宁,发现她确实挺瘦,虽说唇红齿白的,并不像那种生病体弱的样子,但她也就是穿得多,这衣服里里外外他都检查了,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外。

  而且杜锦宁带的东西还奇奇怪怪的。

  比如考篮里放了两块布,一块粗麻布,一块细棉布。担心她在布上用什么东西写了小抄,兵卒还将两块布放到水里浸了浸。布上自然没有显示出字来。

  最后他拿着杜锦宁自制的几支灰绿的香看了看,皱着眉头道:“里面有蚊香,你不必带进去。”

  “我这效果更好,我要带。”杜锦宁态度十分坚持。这家伙参加过两回考试,知道这些兵卒或差役并不敢对他们怎么的,胆儿也肥了许多,敢跟兵卒们讲道理了。

  方少华站在后面看着这些东西,再回头看看齐慕远、关嘉泽手里也提着同样的东西,表情更加古怪。

  那位兵卒也看到齐慕远和关嘉泽考篮里一模一样的东西了,他表情有些烦躁。

  这些东西并不违禁,但总让他感觉到古怪。

  “怎么回事?”一个人走了过来,问道。

  兵卒一看到他,忙笑着把事情跟他说了。

  那人看看杜锦宁,问道:“你是府案首杜锦宁?”

  杜锦宁记忆力好,一眼就认出这人来了。这人是学政大人赵良身边的下属,她在府试结束后拜见学政时曾跟这人见过一面。

  “正是。”她忙拱手行礼。

  “这些东西有问题吗?”那人问兵卒道。

  “没问题没问题。”一听杜锦宁是府案首,兵卒连忙摇头。本来就没问题,只不过是多穿了两层衣服、多带了些古怪东西罢了。府案首,想来不会冒大风险作弊,就为了考得更好一点儿吧?

  “没问题就赶紧吧,后面还有不少人呢。”

  兵卒便给杜锦宁做了个请进的手势。

  “多谢。”杜锦宁将衣服又一层层穿上,拱了拱手对两人道谢,进了贡院大门。

  既然放了杜锦宁的行,关嘉泽和齐慕远虽没像她那般弱不经风,但衣服和东西没检查出什么来,便也被放了行。

  贡院门口不许停留,杜锦宁没等他们,由三个廪膳生作保,她拿到自己的考号牌就迅速走了进去。

  因院试的试卷是弥封的,可没有府案首、县案首这些特殊待遇。考生都得按抽到的这些考号就座。而这考号与县试和府试时又不同,是按千字文来编排的,上头小小的标了“东”或是“西”。一千个考舍,对应千字文,简直不要太合适,杜锦宁都要佩服设这考号者的脑子了。

  杜锦宁拿到的考号牌上写着大大的“曜”字,上头还小小地写了个“西”,她便知道是西边靠后的考舍。当下不耽搁,一路往西边走去,便看到一排排的考号相对而立,每两排之间留了一条仅容两人并肩而行的甬道。

  她看了看手上的号,再看看上面标注的号码,脸顿时皱成了苦瓜脸。

  第397章

  她可听书院里的廩膳生们说过,每一排巷道的最尾端,就是茅厕。

  看看手中的牌子,再看看巷道上面的标注,她估计自己的考号就是传说中的臭号了。

  抱着侥幸的心理,她朝甬道走去,只见这些个号舍低矮狭小,整齐密布在甬道的两侧,一直往后延伸而去。看着左右两边考舍头上的标注,杜锦宁不祥的预感就越强烈,最后她在巷道末端停了下来。

  那里果然对面而立地建着两个茅厕。她的考舍,则紧挨着茅厕。

  这运气,真不知怎么说了,倒霉催的。

  杜锦宁深深叹了口气,比了比考号门的高度,只到自己的鼻子。出进时还得弯腰,否则就得被撞头。

  好在这段时间在书院里饱受臭号的摧残,意志坚定、久经考验的杜锦宁同志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击倒,弯着腰正打算进去,就听“啊”地一声惨叫,吓得她差点被撞着头。

  她钻进考号站定,转过头朝外看去,就见一个穿宝蓝丝绸长衫的人正望着她对面的考号。不用说,这位就是跟她一样倒霉的难兄难弟了。不过这人的背影看上去怎么这么眼熟呢

  那人此时也转过身来,似乎想找到个同盟军,好互相吐槽一下惨状,但这么一打照面,两人就同时惊叫起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