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太后的銮驾到了静安殿之后皇帝都没有露过面。
看到静安殿那破败的模样,跟在太后旁边的蔡嬷嬷就按捺不住心中的郁气,就要发作时,就听到身旁传来主子温和而恬淡的声音,“皇上有心了,本宫十分的满意。”
而等候在一旁的太监总管也没有拿大,他恭敬的说道,“多谢娘娘体恤,圣上有言,娘娘就安心的在静安殿进修,我等奴才也定会谨遵升上的吩咐,用心的侍奉娘娘。”
在他话音落下后不久,太后温润的声音便传来,“那就替哀家多谢陛下。”
太监总管躬身行礼道,“奴才谨遵娘娘吩咐。”
看着前去探查宫殿的一群人,正往外走的太监总管慢慢摇了摇头,然后对着跟在身后的徒弟说道,“能在半日之内就收拾出这座宫殿,小林子,你功劳不小。”
跟在他身后的徒弟则是尖声尖气的说道,“哪能啊,师父,多亏了您的指点徒弟才能紧赶慢赶的把殿宇收拾出来,若不是您,徒弟现在一定落得一顿排头,哪能完成上头交代的事儿?”
太监总管慢悠悠的说道,“行了,别拍马屁了,就算拍我的马屁也拿不到多一分的好处。”
徒弟听到了眉开眼笑,“为主子办事是理所当然,咱们这些奴才哪敢居功讨赏啊!”
太监总管斜了他一眼“,放心吧,为主子办事,只要事办好了,少不了你小子的好处!”
他直起了身子,瞄了一眼破败的殿堂,慢慢悠悠的向着远方走去,他老人家忙得很,可没有空闲的功夫耗在这里。
这是跟着他的徒弟小跑着跟在他的旁边,细声细气的问道,“师父,这位主子先前也是个一等一得意的人物,圣上怎么会半点情面都不讲,将人打发到这里来了?”
太监总管正了正神色,声音里多了些告诫,“小林子,这些主子的事儿哪是我等奴才可以置喙的,主子就是主子,敬着就是了。”
当然了,落魄的主子也是主子,至于怎么敬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听明白了他意思的小林子顿时低头应了,“多谢师父告诫!”
太监总管望着不远处落下的夕阳,晕黄的光晕落了下来,没得让人眼晕。
他在心中叹气道,近日来宫中多了许多的牛鬼蛇神,他们这些小人物还是好些的避开才好,一不小心撞上了什么忌讳,那就不只是保不住自己的小命,一家子人都得被连累。
而新回宫的这位太后娘娘,可是牛鬼蛇神里的头一遭!
第169章 盛世皇朝
一连多天,太后回宫就好像被众人遗忘,从没有人去提醒姬长离此事,姬长离自己也没有提及。
而那些向来标榜孝道的臣子们在被长离整治了几年后都老实了很多,就干脆当做没有这件事。
若是真正德高望重的太后也就罢了,这等祸国殃民的女子受到当今陛下的冷待也实属理所当然,他们才没有那份闲心去为他出头。
当年先帝为了废了先皇后立这位为后时不知斩了多少臣子,其中大多数与现在殿堂中站着的人沾亲带故。哪怕最后没有封成,众臣心中依旧无法释怀。
更别提先帝为了她后宫无妃,致使诺大的皇朝险些后继无人,这等罪责足以记入史书,受后世谴责,若非先帝留下了遗旨护着这位死后荣封太后的贵妃娘娘,众臣必定要逼得她为先皇殉葬!
你们不是夫妻一心,恩爱不移吗?那就生随死殉好了!
太后静静地待在颓败的静安殿中,不发一言,仿若宫中就没有这个人,而早被磨平了脾气的身边之人也只能忍下这口气。
转眼间又是三日过去,正好到了和郡王入宫之时。
太后端坐在大殿之上,透着浅浅绯红的纤纤玉指端着温热的茶碗,动作优雅之中又带着不经意的诱惑。
蔡嬷嬷看着主子宛若暖玉的手端着粗糙的白瓷茶碗,茶碗中的茶汤浑浊而发黄,细碎的茶末随意的漂浮着,没有一丝新茶才有的清香与醇厚,不禁想起了主子被先皇捧在手心的时候,那是是何等的快意与风光,而今……
清晨的寒风顺着破旧的窗棂钻进了宫室内,细碎的阳光没有带来丝毫的暖意。
就在这时,一道修长的身影缓缓的走进了待客的厅堂,少年人独有的富有生气的声音在殿堂中想起,“儿臣拜见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