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喜一家人_作者:一夏天(108)

2019-01-12 一夏天

  景怡殚精竭虑进行攻坚战,瞄准位置准备着手进行最后一步的切割,手术刀落下前,周教授忽然制止:“不能那么切,从这里开始切除”

  景怡辩解:“我想切得干净点。”

  肿瘤切除得越干净,越能有效避免复发,这当然伴随着风险,可外科医生本就是在刀锋上起舞的。

  周教授坚持否定他:“这个病人家大业大,你没听他老婆说吗?他手底下有上千号员工靠他吃饭呢。你照我说的切,他也许能多活一年,照你的切法可能会连根拔除病灶,但更有可能马上引发事故。我们做医生的治病救人时也得权衡利弊,多为病人争取点时间处理好他该做的事,干系性命的赌局,不该由我们替他做决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阅历不仅提升医术,更能增进人情世故,为病人选一条利弊得当的路。

  赌博失败的代价如此惨重,这个财大气粗的老板输不起,他那儿孙满堂的岳父也输不起啊,如果手术行不通,保守治疗就是等死,药物只能减缓身体的痛楚,可是病人和家属内心的痛苦呢?

  景怡不知道他还能为岳父做点什么,又必须陪伴妻子走这段难熬的旅程,原来婚姻真不是两个人的事,但愿这场伤筋动骨的纠葛后不会再有复杂的牵绊。

  手术很成功,院长来电慰问,科室说要出去聚餐庆祝,病人家属感激涕零。

  景怡保持冷静,低调是他一贯的作风,对待此事更须谨慎。

  胰腺癌术后存活率很低,能轻易把医生的成就感扭曲成挫败感,他见过不少海市蜃楼式的欢喜,不会这么快称庆。

  下班前他坐在办公室发呆,担心那位还在与死神搏斗的病人和他被无常盯上的岳父。周教授已同意为多喜动手术,可也按惯例先说了丑话。

  “如果情况乐观,可以做姑息手术,术后进行放化疗,但你也知道,这种病预后差,病人又上了年纪,你们还得做好全面准备。”

  要是爸动不了手术,或者在手术台上出了意外,我该怎么向千金和赛家人交代?他年纪这么大,能经受住放化疗的副作用吗?也许照他的意思,只进行保守治疗,还能多争取一点时间。

  以前觉得医生在面对病人生死时做抉择很有压力,如今才知道同一情况下,既是医生又是病人家属,要做决定压力更大,其中牵扯太多长远的利害关系,一个失误就会结下仇怨,留下愧疚。

  他正叹着气,钱小鹏来了,这小子这周天天去门诊大楼呆着,也不晓得有没有认真执行他布置的作业。

  “金老师。我来向您汇报感想了。”

  景怡先谈公事,问他:“你这周都在三位老教授的门诊观摩?”

  “是。”

  “他们的工作状况怎么样?”

  “三位老教授非常忙碌,每天都会接诊上百个病号,几乎忙得没空上厕所。”

  “那他们的工作态度又是什么样的?”

  “态度非常好,从没跟病人发过火,背后也没抱怨过,有时那些病人啰嗦得我都烦躁了,他们仍然很和气。”

  那三位教授是医院最德高望重的专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当得起“仁心仁术”四字,院里的医生都拿他们当楷模,遇到不知天高地厚的后辈就祭出这三座牌坊来,再狂妄的后生也会心悦诚服。

  钱小鹏似乎已洗心革面,曾经飞扬跋扈的脸涂满惭色。

  “金老师,是我错了,以前我认为医生只替病人看病就够了,但实际不是这样。”

  “你有什么新发现?”

  “比起病痛,最折磨病人的是对疾病的恐惧,医生在治病的同时要安抚他们的情绪,为他们消除恐惧。如果态度生硬,不好好解答病人的疑惑,病人就不能对医生建立起信任,更无法通过信任获得安全感。现在我总算能理解特鲁多的名言了,给病人安慰是医生最重要的职责。”

  这句名言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学不仅是科学,还是人文学,“总是去安慰”的人文主义精神也不止医生适用。

  景怡幡然惊醒,现在他能为岳父做的最行之有效的事就是给他安慰。

  第26章 倾谈

  多喜答应去住院, 但要再等几天。

  “你们的大姑妈周末要回来,等我们姐弟团聚后再说看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