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贾家拿出了5万、村长有1万、顾老爷子1万、再加上翠花婶几个富裕户的2万,和其他村民们凑出来的8万块,到最后一共凑集了二十二万。有了这二十万,贾珍珍心里有些底了,她之前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去把超市进行银行抵押贷款,现在嘛可以从容一些了。现在已经七月了,也不容浪费,贾珍珍即刻进城联系招标事宜。
容城日报所在的报社位于容城最繁华的人民南路。八层高的小楼看着很是气派,散发着闲人勿进的气氛。贾珍珍后世见惯了摩天大楼,毫无顾忌的走了进去。前台的接待员听到有人进门的动静,下意识的起身迎接,却在见到进门的人时候愣住了。贾珍珍今日前来洽谈业务为了显得更成熟,特意打扮过了。一身正红色的V领丝绸裹身裙,是她自己画的样式,找老师傅订做的。头发在头一晚上编成了辫子睡觉,今早上打散开来,半扎在脑后又有慵懒的大卷打散开来。她皮肤白皙,只把眉形修得更英气了些,擦了正红色的口红,更突出了五官的大气舒朗。这样一位出众的人物,踩着高跟鞋款款的走来,美丽逼人。
“你好,请问广告业务洽谈联系哪个部门?”
人美连声音也婉转动人,接待员如是想着,半晌才回过神来,慌忙答道,
“左转,上二楼,有广告部。”
“多谢。”贾珍珍抛下一个微笑,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接待员看着人婀娜的身影走远了才醒悟过来,她连人来干什么的都忘了问呢。不过,这么美的人应该不会是坏人吧?
贾珍珍按着指引找到了广告部的办公室。广告部经理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士,听说了她的来意以后,很是诧异。这年头虽然报纸上也刊登广告,但都是些中缝、报花广告,没有这一位出手这么大的,一来就说要刊登整版的广告。
“贾小姐,我们报纸还从未刊登过整幅广告呢。”
“凡是都有第一次。我来找到贵报社是因为容城日报是省内发行量最大的刊物,而我想要追求的是最大的传播面。”
“可是,整版广告的行为,容易招致批评,批评报纸的功利性太强了。”广告业务在报社的收入中占了重要比重,作为报社方当然想要追求更大价值,但也还是有自己的考量。
“我所刊登的其实更多的是一则公告吧,招投标启示,这在影响上也不算太过功利。”
“哦,什么样的广告?”
“贾家村道路、房屋规划和施工项目的招标公告。”
贾珍珍详细介绍了她在广告中所需要体现的内容。经理听得一愣一愣的,还第一次听说有村子集资建房和建公路。做为媒体人他敏锐的察觉到其中的爆点,他做出手势,打断了她的话。
“你稍等,我去请总编辑部和采编部的人过来一起听听。我觉得贾家村的事情很有新闻价值。”
贾珍珍当然没有任何异议,如果发展的好的话,能混来报社一副免费宣传,岂不是更好。
最后,贾珍珍被请进了总编办公室,面对着报社总编、采编部主任以及广告部经理三位长者的注视,她表现得落落大方,详细的介绍着贾家村的特产超市经营现状以及贾家村的未来规划。尤其是当她谈到乡村旅游和农家乐这几个字眼的时候,政治触觉敏锐的总编察觉到一个崭新的农业经营观念正在兴起,再结合当下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调,这将是一篇足以获奖的新闻题材,他一拍大腿,确认道,
“广告的事情可以刊登,但我想对贾家村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全面深入的报道,你看怎么样?”
“谢谢总编的支持,报社能对贾家村做专题报道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求之不得!”
贾珍珍安耐住激动喜悦的心情,镇定的与报社的领导们告别。这一趟收获不少,她不需要花费任何广告费用,只需要配合报社做一篇采访报道。报社会在底版一整版刊登贾家村的事迹,并且留出醒目空档来刊登招标启事。
第45章 八分来客汇聚一堂(一)
容城日报四开十六版, 在七月十号这天,在底版刊登了评论员文章,《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崛起,贾家村正在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了贾家村的发展进程, 从“绿色生态农业”, 到“农村集体经济”, 到“产销一体化结合的方式”, 再到“乡村旅游”。一系列不明觉厉的高大上的新名词, 全赖贾珍珍这个重生人士根据以前看新闻联播听得一耳朵,编撰提供。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人人都知道云台镇有一个风景秀美的贾家村, 正在进行乡村旅游建设。而这个贾家村, 正是这几年在容城掀起无数风暴的农产品超市的产地兼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