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田种良缘_作者:叶染衣(228)

  每个人的礼物都送到了点上,足以见得丁文志的用心。

  杜晓瑜很是欣慰,自己竟然能有这么一个哥哥,温文尔雅,隽秀端方,实在是大幸。而且她总有一种预感,丁文志将来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丁里正把烟斗收好之后回到堂屋,问丁文志,“啥时候启程去京城,定好日子了吗?”

  丁文志点头道:“定了十月初,我还能在家待几天。”

  胡氏高兴坏了,“如今九月中旬,距离十月初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文志啊,打从明儿起,你只管好好待在家里温书,娘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杜晓瑜忍不住笑出声,“娘,二哥本来就不是贪嘴的人,哪里吃得了那么多好吃的,你可别把他给撑坏了。”

  胡氏嗔道:“胡说,你二哥去府城一趟都饿瘦了,可不得多吃些好的补回来么,我明天就早早起来杀鸡,好好弄几桌菜,请乡邻们来给你二哥接风。”

  “行。”杜晓瑜道:“到时候啊,我们也早早过来帮忙,一定帮您把这接风宴弄得风风光光的。”

  胡氏高兴地去给丁文志做饭了。

  杜晓瑜看向丁文志,问道:“二哥,跟你一起的那些同窗,有没有考中的?”

  提起这茬,丁文志脸上多出了几分遗憾,叹气道:“可惜我们一行六个人,只有我和王辉两个考中,其他的都落榜了。”

  杜晓瑜又问,“那王辉有没有机会跟你一起去京城?”

  “他去不了。”丁文志道:“每个州府只有一个名额能入国子监,汾州的名额已经被我占了,其他人便都去不了。”

  整个汾州上下那么多县城村镇的学子,丁文志能脱颖而出,可见王院首看重他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身为妹妹,杜晓瑜此时此刻打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骄傲。

  丁文章也是兴奋得不行,哪怕听不懂,也非要拉着丁文志跟他说说去了府城的事,尤其问他考场上是什么心态,放榜的时候看到自己摘了案首激不激动云云。

  廉氏要看着丁安生,走不开,杜晓瑜便起身去帮胡氏做饭。

  傅凉枭一直安静坐着,听丁文志慢条斯理地跟他们讲他去府城这一路上发生的事,本来挺枯燥无味的,但是被他那么耐心又详细地一描述,让人听起来就格外的舒心有趣。

  傅凉枭看着眼前这位未来自己手底下的重臣,心中颇为满意。

  晚饭过后,众人又齐聚一堂说了好久的话,直到夜深才散去。

  第二天,杜晓瑜带着水苏和静娘早早就到了老宅帮忙。

  廉氏把孩子扔给丁文章,也亲自来了。

  有这么多人,就没再麻烦乡邻们,只是去借了桌子和长凳。

  丁里正今儿高兴,不仅杀鸡,还宰了一头羊煮上,傅凉枭一个人进山猎了一头山猪拖回来。

  这下好了,腊肉,鸡肉,羊肉和野猪肉都有,一共摆了七八桌,每桌上都放了一大盆山猪肉和羊肉。

  毕竟是白头村目前唯一的一个秀才,相邻们来做客出手都挺大方,尤其是卖了地给杜晓瑜做长工的那些人家,家家都挣到钱了,送礼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寒碜地送些鸡蛋白面,而是直接花钱去镇上买的礼品,有送砚台的,有送笔墨的,也有送补品的。

  总而言之,都是有些分量的礼物,当然他们也不全是为了显摆,丁文志到底是白头村的大才子,而且是知府大人保送去国子监的人才,将来没准真能出人头地,那么他们现在就巴结着总没坏处,巴结得好了,以后说不定能跟着沾沾光捞点好处。

  丁文志原本是不肯收这些礼的,可是乡邻们坚持,丁里正只好出面替他照单全收了。

  之后,乡邻们被安排到桌子上吃饭。

  一看到那足分量的羊肉和山猪肉,众人心里的第一感想就是:今儿这钱没白花。

  一顿接风宴,众人吃得心满意足。

  丁文志也收到了来自乡邻们的各种祝福,尤其是跟丁文志在一桌的丁二庆,因为喝高了有些上脸,便一直不停地跟丁文志说话,夸他如何如何的有出息,去了国子监要更加努力云云。

  丁文志并不觉得烦,安静地听着,时不时应两句。

  丁里正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劝丁二庆少喝两口。

  丁二庆对丁文志的态度,丁里正都明白。

  小时候家里穷,只能供得起一个人念书,聪明伶俐的丁二庆把机会让给了性子温吞的哥哥丁大庆,只可惜丁大庆一再地落榜,什么都没考上,再加上后来爹娘在旱灾中活活饿死,更是泯灭了丁大庆的读书之心,只好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