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氏吓坏了,急忙走过去问:“乖儿子,怎么了?”
杜晓瑜看了一眼被他扔到荷塘边上的竹蜻蜓,再看了看团子抱着双膝那孤零零的样子,不免有些心疼,走过去把风车和竹蜻蜓都捡起来,吹了吹上面的泥,慢慢走到团子身边蹲下来,轻声问:“是不是想小伙伴了?”
团子抬起头来,眼泪汪汪地看着杜晓瑜,带着哭腔道:“姐姐,我想回去找他们,你带我回去好不好?”
杜晓瑜犹豫,摸摸他的脑袋,“不是答应了姐姐以后会听你娘亲的话用功读书的吗?”
“可是我好难过,好想哭。”团子依旧低声抽泣着。
“姐姐知道。”
杜晓瑜替他抹去眼泪,声音越发的轻柔,“因为那些孩子是你这两年时光里最好的玩伴,突然之间没有人陪你玩了,所以你习惯不过来,没关系的,等以后日子久了,你就能慢慢淡忘他们的。”
团子眼圈红红,呜咽着说不出话来。
宁氏道:“不如这样吧,我明天去把族里那些个三四岁大的孩子都叫过来给你过目,你看中了谁,就选谁做你的伴读,你要是全喜欢,我就让他们每天都过来陪你,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再去想白头村的那些小伙伴了,好不好?”
团子低着头,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反正就是不吭声。
宁氏便当他默认了。
毕竟眼下也只有这么个办法能让儿子开心起来。
杜晓瑜提醒道:“夫人若是想让族中的孩子来陪团子的话,那你在挑选的时候可得仔细了,别再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宁氏点头,“我知道,到时候肯定会仔细挑选的。”
第二天一早,国公府的管家就带着十多个三四岁大的孩子进了府。
宁氏已经穿戴整齐在前厅坐了,团子坐在宁氏旁边。
杜晓瑜坐在下首,阿福被国公请去喝茶,所以不在。
那些孩子进来以后,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有的因为第一次见到国公夫人而瑟瑟发抖,有的东张西望,眼睛里露出对于厅堂里奢华布置的艳羡,也有孩子脸色平静,进来后既不显得紧张也没有东看西看,而是静静站着。
等管家一声令下“行礼”,他们才齐齐跪下,用稚嫩的声音道:“给国公夫人请安。”
为人母的缘故,宁氏是很喜欢孩子的,因此看着这十多个刚来的小家伙们,脸上的笑容很是温和慈爱,说道:“别客气,都坐下吧!”
马上有丫鬟给每个孩子搬来小凳子。
看着他们落了座以后,宁氏才问:“你们知道,今天为什么会来国公府吗?”
有嘴巴伶俐一点的孩子当先回答,“母亲说,小公子身边缺个伴读,所以我们就来了。”
宁氏点点头,又笑看着其他孩子,“你们呢,家中父母怎么说的?”
其中一个孩子回道:“爷爷说,小公子一个人太孤独,需要有人陪着长大。”
剩下的孩子也纷纷说了自己来国公府的原因,虽然说法都不太一样,但意思是同一个:来陪小公子。
这些孩子以及孩子的爹娘爷奶都是不知道小公子失踪过两年的,所有人都以为,小公子一直在府上,只不过因为年龄太小所以不经常出去抛头露面。
因此别说外人,就算是秦氏族中,都很少有人见过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小公子。
宁氏看向一旁的团子,柔声问:“有看中了谁吗?”
团子目光落到那些孩子身上,孩子们马上正襟危坐,眼中都有着浓郁的期待,期待小公子能选中自己。
团子并没说选中了谁,而是开口问:“我的风筝要是不小心挂树上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让下人去摘下来。”一大半的孩子如是回答。
最后一个紧张地嗫嚅好久才说道:“我……我去摘。”
“你会爬树?”团子问。
那孩子越发紧张了,“会,在家里的时候,经常趁着爹娘不在,就爬到树上掏鸟蛋玩,后来被打过两回,就不敢了。”
其他孩子一听,顿时哄笑成一片。
他们都是世家子,虽然比不得小公子金尊玉贵,但每个人身边自小就有教养嬷嬷跟着,乡下孩子才会玩的抓鱼摸虾斗蛐蛐,在他们这里是粗俗浅鄙的行为,既跌份又没品,还会败坏家风,所以乍一听刚才那孩子会爬树也就算了,竟然还掏鸟蛋,其余的孩子笑得前俯后仰直打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