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瑜听得捂着肚子笑。
——
晚上傅凉枭回来的时候,杜晓瑜把丁文志想拜见他的事说了一下。
“丁二哥似乎还不知道你就是当初在白头村待过两年的阿福。”杜晓瑜道。
“此事不急。”傅凉枭道:“等他中了进士,再来拜见也不迟,如今临近会试,他来见我反而不妙。”
杜晓瑜点点头,“也是,那等他会试成绩出来再说。”否则这会儿丁文志与傅凉枭走得太近,会被外面传他贿赂亲王。
傅凉枭顺势摸了摸杜晓瑜的小腹,“再没几个月就要出生了。”
杜晓瑜笑,“名字想好了没?”
傅凉枭犹豫了一下,说:“离忧是我取的,第二个孩子合该你取。”
杜晓瑜忍俊不禁,“你就不怕我这水平给取瘸了啊?”
傅凉枭一副“随你便”的架势,“取瘸了也是你亲生的。”
杜晓瑜满额黑线,“那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随便取。”
——
会试时间在暖春三月,时间与乡试一样,都是初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三场。
丁文志和张举人在林家温习了一个多月的书,这一个多月内,张举人也渐渐适应了京城,没有了初来时的拘谨和忐忑,二人虽说不算准备完全,但起码临考心态还不错。
弘顺帝委任的主考官,全是进士出身,有大学士、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以及都察院堂官,也有去年乡试时京城的主考官。
今年的主考官委任了八位,三位主考,五位副主考,本来往年没那么多考官的,由于去年乡试在江南贡院发生了科场舞弊案,牵连甚广,弘顺帝雷霆大怒,处置了当时江南贡院里的所有正副主考官和参与舞弊的学子。
这件事闹得很轰动,丁文志他们也是到了京城才听说的。
所以今年的会试,十分的严格,连兵部那边安排了都统派兵来把守,搜身更是比乡试还细致,脱了衣裳,从头发到腋下、亵裤、鞋底,但凡能有机会夹带的地方,全都搜了个遍,考生空手入考场,笔墨纸砚一律不准私自带入。
面对这么严格的会试要求,动小心思那部分人暗暗叫苦,想凭真本事考进士的那层人则是十分高兴,因为越公平,他们的实力就越能得到证明,不至于被花钱买进士的那些纨绔子弟给占了名额。
初八进场,历时九日的三场考试就这么过去了。
交卷走出考场的时候,张举人追上丁文志的步伐,问他考得咋样。
丁文志说还好,至少尽力了。
张举人则是叹息了一声,说:“我以前没来过京城,没参与过什么时政,眼界窄上许多,写出来的文章不够大气,词句也雕琢得不够精细,不抱什么希望了,就是想试试来京城会试是啥感觉。”
丁文志道:“跟张老伯一样从乡下来的学子很多,他们都是没参与过时政的,大家起点一样,你别想那么多,还有一个月才放榜呢,终于考完了,先回去沐浴,咱们约上林兄,去酒楼吃个饭,感谢他这一个多月的收留。”
张举人应是,说林海帮了这么大的忙,合该请他吃顿饭。
林海听说以后,坚决不同意,非要等会试成绩出来以后再说,“你们俩就算要庆祝,也得再等一个月啊!这会儿不上不下的,急什么?”
张举人叹息一声,“我怕是没希望了。”
桃源镇几十年才出了这么两个举人,当初在乡下的时候,谁见了他都恭恭敬敬地陪上笑脸喊声老爷,他以为那就算体面的了。
等到了京城,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举子,张举人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么多人里面,压根就算不得什么,哪怕用一个多月来调整心态,入考场的时候同时见到那么多举子,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对比过后的落差感。
跟那些有家世有底蕴的子弟比起来,他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别灰心嘛张老伯。”林海笑着说,“我听闻今年报考的举人上了五千,录取率提高了些,算下来大概能录取三百余人,没准儿你就是那三百余人的其中之一呢?”
张举人苦笑,要想从五千人里面杀出重围冲进前三百,哪有那么容易?
——
每年的会试,主考官都是分成几派的,有的喜欢改革,有的喜欢保守,而且因为私底下效忠的主子不同,想为自家主子招揽的人才自然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