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_作者:千墨(784)

2019-01-08 千墨 市井生活

  参加县考是多难得的机会,整个望林村大部分的人都翘首以待,村里还能不能再考出几个童生,就看这次县考了,绝不能在紧要关头掉链子。

  胡家商议再三,决定由王氏与珍珠陪同,考完再一起回来。

  原本胡长贵想陪着一起去的,可是,把李氏和秀珠独自留在家里,他也不放心,而胡长林在忙着池塘的事情,更抽不出空闲。

  平安他们这些日子在凌显用心指导下,颇为得益,老先生给他们出了很多考题,都是历年考试的题目,让他们做一遍,审核过后,再用心解析,针对每个学生的弱项,加强了训练。

  凌老先生博古通今,见解老道,平安他们受益匪浅。

  圳安县城西。

  璞石巷内有一户两进宅院的人家,在这附近是很特别的存在。

  里面住着毫无血缘,老弱病残的一群人。

  没有善堂的匾额,却行着善堂的职责。

  原本他们在城外的城隍庙居住时,名声就很响亮。

  主要是他们收留的,多是一些因为各种残缺而被丢弃的孩子,还有一些是年老体弱无亲无故的老人。

  这样的行为,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扬,不是一朝一夕的作态,而是常年累月的救助,这等功德无量的善心仁义能有多少人真正做得到。

  而且,他们不靠施舍,不靠乞怜,自力更生,靠着养兔卖兔挣的钱银,养活了一大帮老弱病残的人员。

  连圳安县的县令都曾亲自去探望慰勉,称赞老丁头等人济弱扶倾,博施济众,实乃真正的善人义士。

  左邻右里对住在这里面的人,一开始都抱着一颗好奇警惕的心,经过一段时间,慢慢熟悉后,不少人都对他们感到怜悯与惋惜。

  不过,这些孩子与老人倒是活得开朗乐观。

  甚少在他们脸上看到被人抛弃怨念与阴霾,脸上更多的是安详与满足。

  听闻,有户心善的有钱人家一直默默在他们身后支援,众人不时能看到有车辆拉着米粮或果蔬送过来,就连这座宅院也是那户人家的房产,一直分文不取的借给他们暂住。

  众人对这户做善事却不留名的神秘人家都感到十分的好奇。

  第三百七十章 不可谓不神奇

  一辆宽绰大气的黑蓬马车渐渐驶进璞石巷,马车后跟着一名书生打扮的男子以及两名着装整齐的护卫,三人皆骑着高大健壮的骏马。

  哎呀,这是哪个大户人家到璞石巷探亲访友?

  圳安县城西这一片,所住的居民多是普通百姓,偶有几家富户也是商贾绅士,这等出行还带着护卫的大户人家,在城西实属罕见。

  巷子里,不少人家都敞着大门,伸着脖子好奇观望。

  让人吃惊的是,马车停在了那座两进宅院的门前。

  书生打扮的男子在护卫的搀扶中,略显狼狈地翻身下马,而后,上前叩门。

  马车这边,车门打开后,四个十一二岁的男孩陆续下了马车,他们都身着书生样式的浅色长袍,脸上的表情即兴奋又紧张。

  一位满头乌发的中年妇人利索地下了马车,随后朝马车内伸出手。

  一只娇嫩白皙的纤纤玉手握住了妇人的手,紧跟着一张清丽无双的脸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巷子内,顿时哗然一片。

  妇人与少女的衣着略显素雅,衣料却是上好的绸缎,身上的饰品不多,但看着皆都精致贵重。

  气质端庄,面色沉稳,特别是那个明艳如花的少女,眉梢眼角都带着一股娴静,举手投足间亦流露出清雅矜贵。

  这是哪家大户千金,怎么跑到他们璞石巷来了?

  大门打开,阿刚一脸惊喜。

  “杨秀才,你们来了,快进来,阿元姐已经把厢房都收拾好了。”

  随后,他看见了杨秀才身后的珍珠,忙跑过去,恭敬行礼。

  “胡小姐,您也来了。”

  “阿刚,别这么客气。”珍珠忙还礼。

  “不,不,这是应当的,胡小姐,你们里面请。”阿刚谦逊地做了个请的姿势。

  珍珠笑着摇摇头,牵着王氏走了进去。

  众人鱼贯而入后,大门缓缓关上,屏蔽了外界探究的视线。

  院子里,站着老老少少十几个人。

  把从未见过他们的王氏吓了一跳,这座宅院竟然住了那么多人。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向前走了两步,微驼的背像下弯了弯,“胡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