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他总是假正经_作者:初云之初(172)

  “于公而言,谢家已经与永仪侯府交换信物,缔结婚书,阿莹是林家名正言顺的儿媳妇,现下因为林崇战败,有所牵连,想脱离先前的关系,有不义之嫌,可于私而言……”

  谢令有些痛惜,沉声道:“于私而言,阿莹是我的女儿,为了谢氏而嫁入林家,林崇战败,来日必然要被问罪,牵连永仪侯府,削爵也就罢了,更有甚者会被流放,倘若阿莹因此遭遇这等厄运,我如何过意的去。”

  谢偃也是亲眼看着谢莹长大的,同样宠爱这个侄女,也能体谅弟弟此刻心中的难过,伸手拍了拍他的肩,道:“此事不能妄下决断,更不要做叫自己后悔的决定,弟妹尚且不知此事,你不妨去问过之后,再做决定。”

  再豁达的人,也不可能在转瞬之间做出一个足以决定儿女命运的决定,谢令也是如此,勉强向兄长一笑,道了句:“多谢。”

  “我倒觉得,敬道与弟妹的想法都是其次,”卢氏犹疑过后,神情平和起来,目光温和道:“那是阿莹的人生,她有权力选择自己要走怎样的路,我们只能建言,但不能替她决定。老爷,敬道,你们觉得呢?”

  那兄弟二人对视一眼,道:“夫人/嫂嫂说的有理。”

  ……

  天下母亲都希望女儿嫁得好儿郎,刘氏也不例外,先前因为林婉之事,就对永仪侯府存了几分犹疑,现下再得知林崇即将被问罪的消息,真如晴天霹雳一般,少见的失了沉稳,拉着女儿的手落泪。

  谢令心中伤怀并不比她少,却无心宽慰妻子,只望着女儿,温和道:“阿莹,你心中如何打算?无论如何,我与你阿娘都支持你。”

  谢莹骤然听闻这消息,也是怔神良久,女婢扶着她在椅上坐下,谢令与刘氏知道她一时接受不了,却也没有催促,只等她回缓过来,再行言谈。

  半晌之后,谢莹方才道:“既然换过八字,缔结过了婚约,怎么好再反悔?朱买臣的妻子崔氏因嫌恶丈夫不得志,同他相离,后来朱买臣得富贵,又登门哀求,被人耻笑,现在永仪侯府落难,我却抽身离去,同崔氏有什么分别?”

  谢令与刘氏说不出话来,目光轻柔而不忍,许久之后,还是谢令先道:“阿莹,你若是这么选,或许会吃很多苦。”

  “或许会吧,”谢莹垂着头,微微一笑道:“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不可以,如果就此同永仪侯府分道扬镳,来日或许会过得很好,但我的心里终究过意不去。”

  “你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阿娘不说赞同,但也不说反对,”刘氏将面上泪珠擦拭掉,目光温煦的望着女儿,抚慰道:“你还有一夜时间考虑,坚持自己的心意也好,想改变主意也好,明早给我和你阿爹一个正式的答复,好吗?”

  短短的时间之内,父母二人似乎都苍老憔悴许多,谢莹原还不觉得有什么,见他们如此,心中一酸,险些落下泪来:“好。”

  这夜,谢莹一宿未曾合眼,坐在椅上,静静思量了一夜,窗外秋风凄凄,当真无情。

  第二日清早,她简单梳洗过后,便往正房去拜见父亲谢令与母亲刘氏。

  她睡不着,那二人又如何能安枕,见了女儿,先自红了眼,谢令问:“阿莹,你改变主意了吗?”

  谢莹掀起衣摆,跪地道:“没有。”

  “也好。”谢令将她扶起,勉强一笑,道:“阿爹在国子监教书育人,叫人讲气节,明廉耻,到自己身上,反倒看不明白了。”

  谢莹向他一笑,道:“阿爹是关心则乱。”

  谢令心中酸涩,却不愿再表露出来,惹她难过,伸臂抱住女儿,抚慰的拥住了她。

  ……

  谢华琅接到家中来信,迫不及待拆开,大略瞥了一眼,心便沉了。

  即便早就知道阿莹姐姐的性情,但她心里也总存着一个期待,万一阿爹阿娘他们说动了她,万一有意外呢?

  可没想到,到头来还是这样的结果。

  谢家几个女郎的品性各有不同,谢华琅灵动,喜爱玩闹,谢澜秀婉,心思重些,谢莹却极沉稳,作为谢家的嫡长女,自幼一般安之若素的沉静,表面温婉,内心坚定。

  面对这样的事,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出乎预料之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对于堂姐的选择,谢华琅能够理解,也不会对此指手画脚,可即便如此,心中却难免有些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