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权宠_作者:陶夭夭(1216)

  明显,眼下这种情况,谁出头都不合适,但谁也不想落于人后,所以,共同代理朝政,是看上去最公平的方法。至于操作过程中有多大的难度,那就各凭各自本事了。

  沈初寒和君彻自没有异议。

  于是,早朝又恢复如常,由沈初寒和君彻轮流主持。日子看似平静地过了两日,昭帝还是没有醒来。

  这日早朝。

  众臣都早早到了崇政殿,却不想,早朝的时辰都过了,沈初寒和君彻依旧没有出现。

  大家都感受到了一丝不安,不由议论纷纷起来。

  又等了一会,还是不见沈初寒和君彻的踪影,这下,众臣都意识到似乎发生了什么,刚要派了人出去打探情况,忽然,有一人的身影出现在了崇政殿外——

  不是沈初寒,也不是君彻,来的人,竟是皇后。

  而更出乎意料的是,皇后并非孤身一人前来,而是带了一队铁甲卫。她神情凝重地进了内殿,带来的铁甲卫留在了殿外,将崇政殿出口牢牢把守住。

  众人眉头一皱,都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氛,各色各异的目光落在了皇后身上。

  皇后走到上首的高台之下,目光冷冷在众人面上一扫,沉声开口道,“寒王和端王今日不会过来了。”

  “出什么事了吗?”有人在底下开口问道。

  “是。”皇后重重点头,“我们查出了皇上一直昏迷不醒的真正原因。”

  话音落,众人哗然。

  皇后这话,分明是话中有话。而且,我们,指的又是谁?是指她和端王,难道两人的同盟关系,已经到了完全不用避讳的地步了吗?

  皇后接着往下说道,“当日赏花宴上,德妃舒玥派人在皇上的酒中下了毒,才导致皇上一直昏迷不醒。”

  “不可能!”出声的,是德妃的父亲,舒德义。他眉头狠皱,一脸冷然地看着皇后,满脸的质问之色。

  他自己的女儿他自己知道,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

  皇后冷笑一声,“本宫都已经找到了证人,舒大人不知情,并不代表德妃没有做。”一顿,又道,“德妃此举,并非一人所为,而是有人幕后指使。”

  众臣似乎猜到了什么,脸色纷纷一言难尽起来。

  皇后扫一眼众人,将大家的神情尽收眼底,目光带着寒刃般的冷厉,“指使德妃给皇上下毒之人,正是寒王君殊!”

  “不可能!”

  “有证据吗?证据呢?!”

  底下有熙熙攘攘的反对声传来。说话的,自然是沈初寒一派的臣子。

  不管怎样,皇后这话只是她的一面之词,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相信。

  皇后冷笑一声,“寒王今日不敢出现在这里,便是最好的证据。端王此时已带兵前往寒王府,是与不是,到时人证物证往寒王面前一摆,看他还有什么话好说!”说着,寒凉的目光往方才出声的大臣面上一扫,“若有人与他同谋,待查出来后,绝不会姑息。”

  知晓皇后此番是有备而来,那些大臣也不敢再多说,只盼着沈初寒能扭转局势才好。

  皇后让人搬了张椅子过来,在上首坐下,冷冷又道,“在局势安定下来之前,各位大人就先在崇政殿等等吧。”

  这话说得客气,然而大家都明白,皇后此举,分明是将他们扣在了此处。看看着门口密密麻麻把守的铁甲卫,他们也不敢硬碰硬,只得暂且按捺下了焦急的心情。

  皇后坐在上首,垂首不语。面上虽然看着平静,实则心底却十分紧张。

  原本他们是计划在宫门处带人埋伏好,待沈初寒入宫早朝时一举将他拿下。却不想,等了许久,早朝都快过了,还不见沈初寒的人影。而派去监视寒王府的人也来报说,今日并未见到沈初寒出门。

  她和君彻虽然心下生疑,但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兵分两路,皇后带了一部分铁甲卫控制住宫里的大臣们。而君彻,则亲自领兵,直捣寒王府。

  城中百姓也很快感受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铁甲卫的坐骑踏过城中热闹繁华的街道,行得飞快,卷起一阵阵尘土飞扬,众人纷纷避让不及。虽不知发生了何事,但为了安全其间,不管是商贩也好,还是行人也好,都不敢再出来,急急躲入了家中,只暗中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君彻坐在马上,一马当先,朝寒王府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