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高高的山门时,从净衣庵里传出来悠扬绵长的钟声。
辰时两刻,是净衣庵里开始做早课的时间。
此情此景,听着这样的钟声,方锦书仿佛整个灵魂都被洗涤了一番。那些诸多不适,在这个瞬间都离她而去,唯有对灵魂的震荡徘徊不去,空灵而悠远。
她顿住了脚步,双手合十行了一个佛礼,神情虔诚而慈和。
在前世她原本是不信佛的,但重生之后,这等离奇的经历不得不让她对上天心存敬畏。佛祖,或许也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初升的阳光从林间洒下来,投射到她稚嫩的面颊上,配上她的表情,令人心头一阵恍惚。就好似这个女童本不属于这人世间,而是佛前的童子,沐浴着佛光一般。
王公公在心头掐着时间,回头朝方锦书望去,正想催促她加快脚步,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慑到。
在之前,他对方锦书梦到先皇太后一事,是半点不信的。只是皇上都信了,他这个内侍当然不能表达出半分不信来,还特别热切。
但在此刻,他不由在心头嘀咕:难道,先皇太后托梦一事是真的?眼前这个女娃,看起来真的与佛有缘。
整支队伍停了几息,又重新前行。
王公公也不再提要将方锦书抱上山的话,只在心头默默掐着时间,计算着行程。
☆、第九十三章 净衣庵
终于,“净衣庵”的匾额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里是山中平缓的一处山坡,庵堂的黑瓦白墙朝着两翼徐徐展开,呈怀抱之势。从这里望去,里面的层层屋宇清晰可见,树木景致点缀其间。
早课的诵经随风传了出来,一种佛门才有的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
比之香火旺盛杏墙青瓦的大悲寺,净衣庵更有佛门净地的禅意。这座历经几百年的庵堂,静静的伫立在深山之中,在天地间觅得一方安祥,听风雨、听山语。
王公公看了一眼天色,在心头松了一口气,好歹没有误了吉时。
从里面迎出来一个灰衣老尼,她面容清瘦,行走之间颇为矫健,正是此间主持静尘师太。她出门半步,稽首道:“可是方家四姑娘到了?”
侍卫队长上前一步抱拳道:“奉太后娘娘懿旨,护送方家四姑娘到此,有劳师太相迎。”
静尘师太做了一个手势,道:“请四姑娘入内。”
方锦书上前见礼,道:“小女子见过师太。”说罢和芳菲一道,跟着带路的女尼往庵堂内走去。
“大人们一路辛苦,还请在前院暂且歇息片刻,用过斋饭再走。”
净衣庵里全是女尼和皇家在此修行的女修士,男子一个都不能入内。就算是宫中派出长年驻扎在此的侍卫,也都是在庵堂墙外设下哨点,巡逻护卫,不得入内半步。
他们日常落脚起居之处,便是静尘师太口中的前院了。
王公公拱手谢过,和侍卫队长一起朝着前院而去。
净衣庵的斋饭不像大悲寺一眼有名,是真正的粗茶淡饭。但既然来了,主持又开口留饭,这等好意若是拒绝了,双方的面子上都不好看。一顿饭而已,并不是忍不了。
想到这里,王公公不由在心头同情起方锦书来。才八岁的小姑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这么吃上一年,也不知道身体能不能受得了。
方锦书跟着带路的女尼一道往里面走去,只听到诵经声阵阵,一路上没有瞧见一个人。
带路的女尼法号叫做彗音,十多岁的年纪,比方锦书高出一个半头,是主持收留的一个孤儿。像她这样身世的,在庵里还有好几个,都是被放在庵堂门口抛弃的女婴。
她从记事起,就在这净衣庵之中生活,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
静尘让她来给方锦书带路,也是看在她们年纪相近,容易交流的份上。方锦书是宫中下了旨,进庵中为英烈皇太后祈福的,她不会特别优待但也不会故意为难一个小姑娘。
彗音这还是头一次见到外面来的小姑娘,一路上好奇的瞥着她。见她目露疑惑,便道:“四姑娘,这会师姐师姑们都在大殿中做早课,之后就会热闹了。”
方锦书跟她互通了姓名,笑道:“原来是彗音师姐,谢谢师姐提点。”
到了后面一排房舍前,彗音推开其中一间进去,道:“这院子里住的都是我们音字辈,你们两人住这一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