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锦_作者:天际舟(381)

  难道,那呆霸王这次竟然是动了真性情?

  不过对于朝臣勋贵来说,最在意的还是庆隆帝对这道奏章的态度。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一样留中不发。

  这一下,群臣在摸不着头脑的同时,更多了一些忐忑。庆隆帝一视同仁,难道并不打算借此事打压勋贵、削弱他们的势力?

  归诚候府,不是一向为陛下所忌惮吗?

  得到这个消息,勋贵们如获至宝,一夜之间,上了几十道折子声援崔晟。在他们的描述里,崔晟和方慕笛的爱情,堪比牛郎织女一样惊天地而泣鬼神,方家就是那可恶的王母娘娘,棒打鸳鸯。

  这次的风波影响之大,连分封到各地的侯伯、牧守一方的官员,都纷纷上书为己方助攻。

  互相看不惯的文臣勋贵们,私底下原本就有恩怨的两方,更是纷纷爆出对方的黑料,揭人痛脚。弹劾的奏章里,慢慢的也都变了味道。不再只是崔、方两家之事,而是演变成朝臣和勋贵两方的攻讦。

  局面逐渐失控。

  而作为挑起这一切的源头,方孰玉并不着急。

  眼下越是混乱,他越是处之泰然。在各路人马看来,越发觉得他有高人指点。否则,以他此时的权势地位,怎么敢掀起这场风波?

  隐隐地,方孰玉逐渐有了成为青年官员领头人的趋势。

  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一封信由方家捎出,到了远离凡尘俗世的净衣庵里,到了静和手中。

  庵中的岁月仍是那样恬静,静和看完了信,和崔家这几日捎来的信放在一起,静静思索了半晌。在她的前面放着一个药碾,她的手上还有着淡淡的药香。

  京中的局势如何,并不放在她的心上。

  只是崔家眼下出于风口浪尖之上,既然来信问计,她不得不替他们想想出路。静和想要报复宫中的郑太妃,光凭季泗水夫妇显然是做不到的,还需要借助崔家的力量。

  再说了,方家那个小丫头也来信,替方慕笛求情。

  就算只是看在靖安公主的份上,她也不能置之不理,何况方锦书还是季泗水两人身份的知情者,也是静和的合作者。

  她出身崔家,伴在先帝身边好几年,又是旁观者清。对眼前这场乱局,看得比崔家众人更加清晰。

  ☆、第二百七十章 得寸进尺

  静和提起笔,分别给归诚候、崔晟、方锦书回了信。

  收到了她的回信,方锦书笑着将信收到了匣子中。有了静和出手,方慕笛的事情,总算是可以尘埃落定了。

  当日午后,一顶六人抬的大轿将方慕笛送回了方家。随即,崔晟进宫面圣,长跪在御书房外,祈求谅解。

  是夜,吴光启端了一碗金钱鱼肚汤进了御书房,恭声道:“皇上,先用点宵夜,仔细身子。”庆隆帝从奏折后抬起头来,伸了伸腰背。从他身上,传来骨节噼啪作响的声音。

  他拿起银匙,漫不经心的在汤中搅着,问道:“崔晟那呆小子还跪着?”

  吴光启笑着回禀:“可不还跪着呢!给皇上惹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不跪着谁跪着?”

  “果然是个呆的!”庆隆帝笑了起来,道:“朕倒想要见识一下,方家那个庶女有何等姿色,能让他迷了心窍。”

  朝臣和勋贵这两大利益集团互相掐架,他固然可以做壁上观看场热闹,也有着让他们先自曝其短的意思。但风波越演越烈,这就超脱了他的本意了。

  “那可不?崔家怎么会养出这么个愣头小子,幸好皇上英明神武,谁也没搭理。”替庆隆帝抱怨了一句,吴光启再顺手拍了他一个舒舒服服的马屁。

  庆隆帝哑然失笑,道:“你这个老东西,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那也是皇上您调教得当。”

  喝完了鱼肚汤,庆隆帝道:“叫他进来吧,别费了崔太妃的一番苦心。”

  静和虽然没有留下子嗣,但却是先帝宠爱过的妃子。看在她的份上,庆隆帝也不能难为了崔家。别看御史现在都把火力集中在崔晟身上,一个不留心,恐怕就能上书指责庆隆帝刻薄寡恩。

  看着跪在地上的崔晟,庆隆帝沉声问道:“崔晟,你可知罪?”

  跪了大半日,崔晟面色发白,梗着脖子答道:“小臣有错,但无罪!”

  庆隆帝被他气得笑了起来,问道:“强抢民女,你还无罪?”

  “小臣爱慕于她,请她回家做客,何罪之有?”崔晟振振有词道:“错只错在,没有经过方家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