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锦绣之路_作者:秀木成林(144)

  晏蓉感叹归感叹,俏脸上盈盈的笑却是止也止不住,将信帛反复细看几遍,小心收进一个雕花填漆木匣中,她也不睡,展开绢帛,提笔就给他回信。

  “妾思君之心,如郎君一般无二,春日夜凉,枕孤衾寒,妾亦辗转。盼郎君早日凯旋,妾翘首……”

  肉麻是肉麻了点,不过都是夫妻了,霍珩这般思念她,她不热情点恐怕会被控诉。

  当然了,晏蓉还是挺想他的,被火炉子般的躯体贴熟悉了,乍然没了,还很不习惯了几天。

  她唇畔笑意始终没褪下,写了信,亲自蜡封好,收进匣子里,打算明天去前面时,顺道交给周玄。

  “夫人,夜色已深,快快歇了吧。”

  申媪喜滋滋的,前线告捷,自家夫人和郎主感情深厚,她从前面回来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晏蓉应了一声,解了外衣,躺在三面围了吉祥如意围栏的宽大床上。

  夜还有些寒意,申媪替她掖了掖锦被,放下淡青色的软罗纱帐,和侍女们一起吹熄灭大部分灯,仅余墙角一盏,才轻手轻脚退了下去。

  屋里昏暗下来,很寂静,晏蓉拢了拢锦被,探手抚了抚隔壁空位。

  这张大床,她独自睡了十多年,霍珩只睡了一夜,却有了独属于他的位置,他不在,感觉空荡荡的。

  晏蓉轻轻吁了一口气,闭上眼睛。

  不知前线如何了?

  希望盟军再接再厉,早日凯旋。

  *

  盟军确实要再接再厉了。

  晏庆首战告败后,痛定思痛,后面几场范围小些的交锋,虽没有大胜,但也没有败。

  双方呈僵持状态。

  “李原已经过了吕梁,正隐于西麓待命。”

  霍珩看罢手中信报,将其递给晏珣陆礼等人传阅。

  李原,霍珩帐下大将,当初兵分四路率先奔前线而去的四路大军之一,手下领了三万精兵。

  霍珩当初密令他,在太原军的掩护下,遁入吕梁山,隐伏在西麓。

  西河治所离石城,正正位于吕梁山脉中段西侧。

  春季草长莺飞,绿树葱郁,吕梁山脉崇山峻岭,三万大军隐藏其中,只要有心,并不困难。

  西河固然警惕,然而这吕梁山脉却有近一半是太原郡的地盘,太原晏氏盘踞于此多代,论熟悉,并不比西河晏氏少。

  晏珣祖上有一位酷爱游觅山川的先祖,毕生精力俱在此处,太行吕梁二山脉,他走得非常熟悉,因此,传下手札中,记载了好些不为人知的奇景与小道。

  晋阳粮坊的那个峡谷,就是这位先祖手札所载。

  如今李原及手下三万精兵悄然穿行的崎岖小道,也是出自此手札。

  霍珩此战目的,是要彻底攻陷并州七郡的,他的部署,他的目光,自然看得深远很多。

  李原及三万精兵,是他为后面战局部署的。

  陆礼看过信报,道:“既李原已准备就绪,我们就该尽快设法击溃晏庆大军。”

  那三万精兵,是预备突袭离石城的。

  由于晏庆尽最大可能抽调将士,因此如今离石城,也就驻扎了堪堪一万军队。突袭不难,难的是晏庆大军不溃败,突袭没用,人家眨眼就能回援了,而且还可以瓮中捉鳖,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晏珣蹙眉:“只是这西河大军兵力雄厚,又有城池工事掩护,找不到契机,怕是难以将其大败。”

  攻城攻寨的战役,攻击一方比防守方难度大出不少,晏庆好歹经营多年,手下也不是酒囊饭袋,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很难。

  得靠智谋取胜。

  在座诸人陷入沉思,将目前已获悉的情报翻来覆去地想,试图找到突破点。

  霍珩食指点了点帅案,道:“西河的粮车正自离石城出发,运往安山孝义两城,必会途径汾水,我以为,此事有可为之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三十万大军,每天光是吃喝,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晏庆在战前,征集了大量粮草,大部分囤于离石及附近的数城大粮仓,小部分运往安山孝义两城。如今战局胶着,双方僵持不下,持久战看来必不可少,他已经下令,将粮草调往前线。

  据信报,浩浩荡荡的粮车已经出发了。

  粮车很重,靠人推手拉,行进困难,虽两地距离不过百余里,但起码得走上五六日。且为了集中护持,这些粮车每晚都会团团聚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