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锦绣之路_作者:秀木成林(262)

  他一边绷着脸缓步前行,一边告诉自己,这样不行,他心得硬点。

  “夫君,阿蓉不对,你莫要生气了。”

  大庭广众的,总不好深入剖白,晏蓉只好示弱,他得出征的,战场刀剑无眼,她不希望他负气出征。

  “我没有生气。”

  “是么?……”

  ……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霍珩虽回答简短语气硬邦邦的,但他总没有让晏蓉唱独角戏。

  晏蓉也不知他消点气没,出了府门,她站在台阶之上,替他抚了抚帅氅,道:“此战夫君必胜,阿蓉静候夫君凯旋!”

  她神色平静,目中却有化不开的牵挂,霍珩心软了软,憋的那口气好歹泄了些,不再顶着肝疼。

  他瓮声道:“嗯,你好生照顾祖母,还有阿宁和虎头,等我回来。”

  挺长的一句话,这昨夜到今早听过最正常的,晏蓉赶紧应了声,“我会的。”

  霍珩深深看了她一看,利索一翻身上马,在亲卫的拱护下,打马往城门方向而去。

  两列举着火把的亲卫紧随其后,铠甲映着橘黄色熊熊火光,“哒哒哒”的马蹄落地声飞速远去,一行铁骑渐行渐远。

  晏蓉举目远眺,直到连最后一丝火光也看不见,她才收回视线,转身回屋。

  ……

  霍珩出征后,晏蓉的生活恢复的规律,打理家事,照顾孩子,关怀病中的荀太夫人。

  老太太病情有些反复,不过总体还算好,大半个月后,大约是将自己的心结渐渐就解开了,她终于见大好。

  邺城的各家夫人都遣了家人来禀,说欲探望。人太多,老太太自然无法见全的,本着刚并肩同济的原则,她就选了先前一直坚持在城头第一线的那小撮见见。

  晏蓉陪同。

  夫人们关切问候,也识趣没留太久,老太太微笑表示病体渐愈,让无需记挂。

  基本都是大同小异,唯一值得说说的,就是霍望母亲周老夫人来的那次。

  周老夫人说,等麻桐彻底伤愈,她就将其休回家去。

  麻桐算是挺幸运的,她腹部中了火箭,由于救治及时,而且运气不错,已经熬过来了,现在已经差不多伤愈。

  麻桐在城头拉晏蓉挡箭一幕,看到的人不多,但还是有的,很快就人尽皆知了。

  这种行为,其实等同于反叛。

  周老夫人震惊大怒,贪生怕死犹自可,反叛之人她家是绝对容不下的,怎可玷污门楣?且有这么一个儿媳妇,她母子要如何面对霍氏列祖列宗?!

  她容不下,霍望也容不下,麻桐即便不死,被休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麻桐大约也是明白的,因此养伤期间折腾了不少事出来,可并无多少用,她和二个继子还没来得及培养深厚感情,且孩子年幼,自然是听祖母的。

  周老夫人一概不理,也下令两个孙子的乳母,不必理会麻桐,只衣食汤药不缺供着对方,等养好伤再行下一步,也算尽了道义上的义务。

  荀太夫人自然不会提出异议,孙媳虽没受伤,但杀鸡儆猴还是很有必要的。

  晏蓉也不是圣母。

  不过,祖孙二人却好生安抚了周老夫人,谁没个看走眼的时候?不必在意,都是霍家人,霍望的忠诚从无人有半点质疑。

  这事儿就这么揭过去了。

  ……

  这大半个月里,还发生了一件晏蓉非常高兴的事,她的爹娘来看她了。

  邺城一场大变,虽有惊无险,但吓坏了晏珣和彭夫人的。

  事实上,太原闻讯后也遣了数万兵马星夜来援的,但由于荀续早有准备,左堵右截,导致太原获讯较晚,路途又远,太原军还在半路,霍珩援军就到了。

  邺城解围,晏氏大将冯源半道得到军报,援军折返碰上乘车赶来的晏珣,禀告此事。

  晏珣大松一口气,却没掉头,只放缓速度去了邺城,看了女儿外孙,探望了太夫人。

  晏珣折返太原后,彭夫人又来了,两口子不亲眼见过,总无法安心。

  只不过他们都没留太久,因为荀太夫人病情反复,闺女得照料老太太,娘家人总不好多留着。

  送走了父母后,老太太病情终于好转,前线的捷报也陆续前来。

  阴霾过后,终于得见阳光。

  暮春悄然而逝,进入骄阳似火的初夏,阿宁和虎头越发活泼好动了。白嫩嫩的小宝宝,一个胖态可掬,一个纤细娇气,抬手蹬腿十分有劲,还能抓拨浪鼓,“咿呀啊呜”高高低低说个不停,可能闹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