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锦绣之路_作者:秀木成林(275)

  可惜老太太知道这是真的。

  踟蹰着最终被搀扶登车,车行辘辘,逐渐远离喧闹的人群,车厢中,荀太夫人失神倚在大引枕上,良久,忽喃喃道:“我近日总是梦见仲溪,他说他不孝,不能侍奉在我身边了。”

  仲溪,即是霍温。

  霍珩手下有能人,擅长模仿笔迹,按霍温的口吻和习惯,给荀太夫人来过几封书信,说平舆诸事繁杂且重要,侄儿委他要职,他需留在豫州了,不能回去探望母亲,百拜顿首,母亲需多保重。

  并无任何破绽,可惜耐不住母子连心。

  全妪听得心惊胆战。

  想要尽全力瞒住老太太,少不得有人在其身边随机应变,于是,晏蓉就悄悄将实情告知过全妪,除了霍温之死,前事她都知情。

  越是知情,越是怕兜不住,忽听见荀太夫人扬声吩咐:“掉头,去城西霍宅。”

  全妪一抖,忙道:“太夫人,今儿您怕是累了,不如……”

  在荀太夫人眼也不眨的注视中,她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力持镇定,道:“不如我们改天再来。”

  “不,我不累,既然出来了,就一并去了。”

  老太太定定看了全妪半晌,收回视线,如是道。

  ……

  城西霍宅,尽数拿人并掘地过后,被仔细地修整恢复过来了。

  门庭依旧,下仆进进出出,虽主人不在,但依旧打理得井井有条。

  荀太夫人在大门口下车,定定看着半晌,拄着拐杖直接入内。

  庭院规整,花木错落有致,洒扫整洁,和印象中一般无二。男女仆役闻讯纷纷出迎,伏拜见礼,身上一水儿的蓝色青色夏衣有新有旧,看着再正常不过。

  可是荀太夫人还是发现了异样。

  这廊边阶下,边角缝隙中,竟无一丝尘土堆积,更甭说青苔旧痕。

  这地面必然是刚刚大肆修整过不久的,前厅是,花厅是,霍温霍珹的外书房更是,就连花园子的很多地方也是。

  这来往仆役,个个恭敬热情,只可惜不管老的小的男的女的,竟无一个熟悉面孔。

  要知道,城西这座霍府建府不足十年,当初二房从大宅分出去的时候,作为分家内容一部分的仆役班底,也是当时一同带过去的。

  怎么可能都是生面孔呢?

  正午的阳光炙热,荀太夫人却只觉浑身冰凉,愣愣立了半晌,天旋地转,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第104章 伤逝

  荀太夫人倒下以后, 就再没起来过。

  她病了, 大病来势汹汹,很快就进入了时而昏迷, 时而清醒的阶段。

  刚自城西霍宅被抬回来的时候,她问过全妪, 可是全妪不敢说, 她也没有追问。

  怔怔望着酱紫色的帐顶, 许久后回神,她布满细纹的眼角无声落下两行浊泪。

  最后,她只嘱咐一句,她无事, 勿要往南边胡乱传消息,扰了她孙子前头的正事。

  可惜老太太并没如她所言的没事,反而当夜就起了高烧,继而一发不可收拾。

  不足半月,尚疾医隐晦暗示, 太夫人竟呈油尽灯枯之相,须尽快通知君侯和夫人。

  至此,全妪再不顾主子之令, 立即走了八百里加急的军报通道,将消息火速往南方传报。

  ……

  彼时, 已是九月下旬,即使中原腹地的豫州也秋意极浓。霍珩已把兖豫两州及淮水北岸的一众事务理清,预计数日内启程返冀, 以防大雪封路难行。

  晏蓉正领着申媪在收拾箱奁,衣裳鞋袜,夫妻日常管用之物,还有这几个月来她淘到的新奇玩意。有阿宁的,有虎头的,也有老太太的。

  却不想,乍闻此凶讯。

  晏蓉犹记得那日下午,天阴沉沉的,她刚支起窗扇说一句,等会怕是要下雨,就听见有急促的的脚步声由远而近。

  很熟悉的脚步声,却罕见的带了急切和慌乱,霍珩自前院狂奔而回,他面上失去血色,对妻子道:“我们立即回邺城,祖母病危!”

  夫妻俩急急上路,抛弃一切箱奁,轻车简从,出豫州,穿兖州,越山川渡黄河,踏上冀州地界。

  从平舆归邺城,只用了平时不到一半的时间。

  一路颠簸,风尘仆仆,晏蓉来不及梳理整理,下车后立即和霍珩匆匆往溧阳居而去。

  荀太夫人已近弥留。

  昔日略有丰腴的老妇人,如今瘦得脱了相,像是一层皮蒙在骨头上,面色蜡黄,皮肤像蜘蛛网般多出了许多的皱褶纹路,沉沉暮气,垂死之相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