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经此一役,康熙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对皇后抱太大的期望,否则那天也把他踹进坑里,康熙觉得自己可消受不起。而且不说以后,只说这次康熙觉得自己要不是提前被暗卫提醒,恐怕早就被皇后害了。康熙若是在后世,肯定会用猪队友来形容皇后的。
而皇后因为给二人编造的身份虽然是钦天监中的人,可是两人根本没有去过钦天监,而且若是在钦天监查证,根本就没有两人的名字。
而提到这件事康熙也不得不吐槽皇后手段的粗糙,要是皇后真的使用钦天监的人还好,事发了还可以找人背锅,即使会有所损失,到时候自然能够东山再起。可是皇后竟然连一条后路都没给自己留,真不知该说她自信还是愚蠢。
其实在云瑶的那一世,康熙就是借着这种办法翻盘的,在皇后的事情爆发后,康熙果断问责钦天监,还把钦天监的几个头头都给免了职,连图海也因为出任礼部尚书的原因也被康熙扣了一顶用人不察的帽子。而康熙也免了被人带上不孝的帽子,以至于在这之后康熙对于太皇太后予给予求,甚至连之前忌讳的不让蒙古后妃进宫的事情都给抛在脑后,把后来被康熙封为宣妃的博尔济吉特氏给接进宫博取太皇太后欢心,还给了她妃位待遇。
当然你不能说康熙不念旧情,康熙虽然对于图海这个皇父留下来的臣子颇为敬重,可那时候康熙因为太皇太后的洗脑,在心里根本看不起自己的皇阿玛,因此对于图海的亲近也有限了。而且作为皇帝都是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性格,康熙心里也许想着能给他背锅还是荣幸呢!
不过这一世康熙因为早就知道此事自然不愿让这件事情闹大,就让人隐瞒消息。而图海这个礼部尚书也是康熙防范的对象之一,毕竟在图海的外甥女入宫之后,康熙很担心图海会对借着这个机会打击皇后,进而为昭嫔的未来铺路。
第八十二章 圣旨疑云
其实一开始康熙并没有打算瞒着图海的,毕竟告诉他的就是奇玮,图海知道也不奇怪,不过后来康熙发现奇玮并没有告诉图海,就打算把这件事瞒住所有人。当然康熙也没想过一直能瞒住,只要能瞒到康熙处理完宫里的事情之后,康熙也就不用在担心东窗事发了。
而且也不会损害到自己和皇子承钴,现在康熙对于皇后的态度愈加不好,可是承钴是康熙目前唯一的皇子,康熙自然不会厌弃承钴,所以也不想让承钴背负不孝的名声。这样的名声可不会看承钴年龄小就不会有了,只会随着承钴的长大愈演愈烈。因此康熙为这一点儿慈父心也是费尽心思。
可是没想到图海竟然在他准备动手的前夕得知了这事,此时康熙有些挠头该如何处理此事了。
前头也说了,图海身为老臣,康熙向来是十分尊重的,可康熙也担心图海倚老卖老,借机想要爬到他头上,不要怪康熙疑神疑鬼,实在是那四位顾命大臣太过难缠了,康熙可不想再出现一个这样难缠的人物了。
当然图海作为一个老狐狸,哪里不知道康熙想的是什么,当下表示:“圣上,钦天监出现如此情况,是老臣的失职,还请皇上责罚。”图海的意思是想要给康熙一个台阶下,就像是上辈子康熙把锅甩给图海一样,可是若是换个人提出来,效果就大不相同。
图海主动为康熙分忧和康熙把过错甩给图海两种做法对于康熙来说可能没什么不一样,可对于图海来说就大不相同了。若是图海主动提出为康熙分忧,到时候康熙对图海有愧疚和感激,这对于图海是极有利的。但是像上辈子那样逼得康熙把过错甩给图海背的结果往往是康熙会担心图海心里怨恨,只会0越来越疏远图海。
图海此举明显让康熙喜笑颜开,只是想到之前的打算,康熙又有些犹豫。就期期艾艾道:“图爱卿,这件事就不必宣扬出去了吧!”
图海见到康熙此举,大怒道:“圣上,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皇上能堵得下悠悠众口吗?圣上以为老臣是怎么知道的,皇后娘娘不想昭嫔娘娘入宫何必大动干戈,当时选秀的情况那个秀女不知,圣上莫要掩耳盗铃啊!”
康熙听到图海说的有些呐呐不敢言,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封堵住所有的流言,只是身为皇帝,被臣子这么揭下脸皮,康熙的脸色着实不算好看。
图海见康熙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红的很不好看,就放缓语气道:“圣上私下做的未必是没有人看到,只是这些阴私手段圣上还是莫要多用的好,以免移了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