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和云瑶交代好慈宁宫的事情之后,就满怀心思的回到了乾清宫,太皇太后薨逝的事情不是小事,他还需要应对朝堂上可能会引起的风暴,所以康熙不得不打起精神来。
这个时候宗室大臣们早在得知太皇太后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就赶到了乾清宫,所以康熙一进来,宗室大臣们都跪下对康熙说道:“还请皇上节哀!”
显而易见,他们消息灵通的很,再加上康熙并没有封锁消息的意思,他们早在康熙过来之前就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个消息。
康熙不得不和这些宗室大臣们周旋,开始说起了太皇太后丧仪的事情。
首先要说的是为太皇太后上谥号的事情,这件事是身为礼部尚书的图海首先提出的,将手底下拟出来的谥号用折子地交给了康熙。
康熙在翻开折子之后,有些惊讶的看着图海,问道:“这是礼部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这是图海的意思吗?
图海闻言也上前恭敬的说道:“禀皇上,这正是奴才和礼部商议之后呈上来的,还请皇上定夺!”
其他的重臣们看见康熙和图海在这打哑谜,心里边也各有思量。
但这时候正有一个不长眼的人出来,阴阳怪气的说道:“皇上,虽说图大人和太皇太后有些仇怨,可也不能在太皇太后的谥号上面做手脚啊?太皇太后到底也是辅佐两位帝王登基,若是谥号不好,皇上的名声也不好听吧?”
显然这个人以为图海在礼部给太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上做了手脚。
这人话音刚落,所有人都看向他的方向,也发现说话的人是宗室里边素有薄名的安亲王,而康熙看见说话的人是他之后,就忍不住怒气。
康熙恨不得把图海呈上来的折子扔到安亲王面前,而图海见状,连忙上前,对安亲王说道:“既然安亲王对奴才呈上来的谥号有所不满,不如请安亲王指导一下,奴才拟定的‘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到底有哪里不妥?”
图海话音刚落,整个朝堂上边的人嗡的一声开始议论了起来,说实话,在场的重臣们都知道,图海因为先帝的事情和太皇太后之间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图海还逼着太皇太后避居慈宁宫。
到了这个地步众人都觉得图海和太皇太后之间已经成了死仇,就算宫里皇后前阵子一直去慈宁宫孝顺,众人都没觉得这是图海和太皇太后关系缓和了,毕竟皇后不这么做才是惹人非议呢!
可如今图海给太皇太后拟定的这个封号真是算得上美谥了!难道图海真的不计前嫌到这种地步?众人一时之间看向图海的视线都带着各种意味深长。
而图海恭敬的立在下首,好似没有察觉到那些人的诡异眼光,自顾自的平静的默立。
但图海心里却对那些揣摩他会在谥号上面给太皇太后一个没脸的人嗤之以鼻。
图海这个人并非像康熙重用的其他人那样朝气蓬勃,毕竟图海已经年纪大了,可以说十分的老成持重。在一些事情上,图海永远都是以稳为重,不肯冒什么风险。
就比如前世的图海,在面对康熙想要平三藩的时候的境遇,图海不知道康熙后来竟然能势如破竹的打破三藩,所以在康熙提出平三藩时自然是极力反对,可在三藩战场上,图海却也没有偷懒,立下了不少功劳,若非康熙记恨一开始图海反对的事情,图海也不至于只得到一个区区的三等公。
可这一世,图海有了云瑶的提醒,既然知道前路必胜,自然不会反对康熙做出来的一系列的决策。
但是在面对可能有机会痛打落水狗,打击太皇太后的事情上,图海却保持了自己一向稳重的姿态,将所谓的私仇放在一边,给太皇太后加上了一个寓意十分不错的谥号。
这不仅仅是图海不想在这个关头继续树敌的关系,更是因为图海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管太皇太后做了什么,她和皇上都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太皇太后身上若是有了什么罪名,对康熙也没有丝毫好处。
正如同康熙在处理废太后谋害先皇一案的时候,将废太后废去,但只让太皇太后避居慈宁宫养病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足以说明了康熙心里的顾忌。
毕竟这件事传出去,众人只会想到康熙和太皇太后的血缘关系,进而对康熙这个皇帝也心存质疑。
而图海对太皇太后的身后名大加褒扬,也可以影响到康熙身上。毕竟在此之前,康熙就曾提出过,要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他这么做,也能让康熙得到不少的好处。毕竟这样一来,朝堂上对康熙的名声会提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