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经过几番商定,康熙决定派苏和泰总揽军务,手下辖制施琅以及姚启圣一起进攻台湾。
施琅和姚启圣二人均是进攻台湾的好人选,只是两人不合,本来,若是没有苏和泰出海这件事做引子,康熙也只会派施琅攻上台湾的,毕竟他更欣赏施琅。
只是如今众人都盯着台湾这个盘子,恨不得都从其中分一杯羹,满洲贵族家少子弟都想参与这次战争。
为了找一个可以压制这些人的统帅,康熙才想到了苏和泰,毕竟苏和泰海上经验丰富,又是宗室,正好可以总揽组建水师之事,无论是施琅还是姚启圣,断然不敢对苏和泰怎么样的!
为了更深一步加深苏和泰的权威,康熙下令,授雍郡王苏和泰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太保,谕以当与福建总督、巡抚等官同心协力,以清海疆,勿负委任至意。
到了四月,苏和泰奔赴福建,而施琅和姚启圣二人虽然不和,也不敢再苏和泰面前出什么幺蛾子。他们也知道苏和泰虽然年轻,但其出海一年多,路上也不是没打过仗,毕竟海上什么人都有,海匪还有其他小国。对于海事十分精通,也不敢弄鬼。
而苏和泰见此知道这二人也是顾全大局,就上书康熙夸赞了两人一番。这二人更是一番感激涕零不提。
苏和泰很快掌握了大局,而这个时候台湾上面的郑氏家族因为政变的缘故正惶恐不安,乍然听到清廷准备攻击台湾也是吓得不轻,台湾有不少人都人心浮动,派人前来和谈。
可惜的是朝廷是想把台湾彻底掌握在手里,而不仅仅是让郑氏家族做名义上的屈服,郑氏家族的人自然不愿接受这个条件。只是郑氏家族应该没有想到,这次负责和谈的傅为霖竟然也投靠了清廷。
苏和泰听说了这个消息,大喜,准备里应外合,想办法攻破台湾。
到了十月,苏和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攻打台湾,才不过一个多月,便把台湾彻底攻了下来。郑氏家族也因此投降。
郑氏家族的命运,并没有多少人关心,京城的众人关心的是康熙对台湾的态度是如何的。只是康熙也不着急,等苏和泰携大军回京之后,首先是大肆赏赐诸位将士。
作为首功的苏和泰,康熙自然不会忽略,直接封其为雍亲王,还有胤禛也成为了雍亲王世子。
苏和泰才不过短短几年,便成为了一介亲王,不只是功勋子弟还有宗室都十分羡慕嫉妒苏和泰。
只是更多的人却是关注着康熙接下来的反应。想知道自己能在台湾这边分得多少利益。
很快康熙的决定也下来了,首先康熙下令让台湾单独建省,不再是之前打算的那样将台湾归于福建打理,台湾设置一个台湾总督,正二品。
关于这个总督的职位康熙最后还是将其给了苏和泰,毕竟苏和泰对台湾比较了解,而且康熙是准备将台湾作为出海之事的桥头堡,至关重要,康熙不想其中出什么岔子。
只是苏和泰如今已是亲王之尊,肯定不能长期留在外边的,康熙心里也只是将苏和泰当做一个过渡人选,只是这个心思并无多少人知道。
这个消息传出来,众人失望的同时,也有一种意料之中的感觉。只是众人也没放弃,就接连拉拢苏和泰,苏和泰的继室小佟氏这段日子也是大受欢迎,各种宴会的帖子纷至沓来!
宫中云瑶也受到这件事影响,迎来了不少想要和苏和泰牵线搭桥的人。毕竟谁都知道,苏和泰的独子正养在云瑶膝下,如无意外,胤禛就是铁板钉钉的郡王,甚至若是皇上念着情分原位袭爵为亲王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的情况也没人会觉得苏和泰和皇后的关系不好。
但所幸云瑶毕竟是皇后,一般人的请求根本到不了云瑶跟前,不过也正是因此,能够送到云瑶面前的请求,也都不是云瑶可以随意处置的比如一些辈分较高的宗室老福晋。
云瑶也知道分寸,在康熙过来之后,就将这件事禀报给了康熙,想看看康熙是怎么想的。
康熙听了云瑶说的话之后,面上没什么表情,只是说道:“这些事情你下次传召小佟氏过来,告诉她,让她和苏和泰说了就行了!他们想要和苏和泰牵线搭桥,就让苏和泰决定好了,瑜儿和朕怎么好插手?”
听了这话,云瑶心里一个咯噔,不由怀疑康熙是哪里看苏和泰不顺眼了。要不然这种话传出去,人人都要说苏和泰嚣张跋扈了!而且康熙当着她的面说这些,难道也是怀疑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