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各大街小巷,穿梭来往着身戴黄色飘带的义工,肩上挑着担子,一边筐里是大蒜,一边是生石灰。义工们边走街串巷将大蒜和生石灰无偿送人,边宣传太子令。凡城中居民,需于餐前生嚼两瓣大蒜,家家户户便池,也需要洒生石灰。
城中还好办,毕竟只是预防,但城外的情景却似乎并没有得到控制,莫笑偷看了花景开藏起来的奏本,知道了病患中重型和中毒型的占多数,每日的死亡人数都在上长升,情况并不乐观。
“我要去城外看看。”莫笑道。
“不行,这个绝对不可以,你需要了解什么,我全部告诉你就可以了。再说,唐仲春和王叶已经拿着你开的方子在城外处理病人了,应该不日就有效果。”花景开这一次不让步了。
“病人太多了,而且轻重不一,无法统一用一种方剂治疗。如果要快速将人们从这场瘟疫中解救出来,我就需要到现场。首先得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型然后分开安置及治疗,再则,病患众多,不是单纯将所有病人聚集到一起就算是隔离了,病人的排泄物的处理,水源保护,食物加工,方方面面都是瘟疫能否顺利解决的关键。”
最后,花景开还是妥协了。
太子妃出宫的那天,宫门早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太子妃,您要去瘟疫现场,就让我们也一起去吧。”静文带着一众女医拦下了莫笑的马车。
“对,我们太医馆都是男人,这种时候可不能输给女人们,请太子妃准许,让我们也一同出宫。”一个才进宫不久的小太医也高声道。
莫笑一看,女医馆的宫女们,太医馆的太医们,除了当值的,似乎都到齐了。
“好,病患众多,我正担心人手不够呢,有你们帮忙,就更加容易了。既然学了医,不管医术如何,这一颗救死扶伤的仁者之心是我辈该有的。就让我们一起,让大夫这个身份变得更加荣光起来。”
第237章这个锅我不背
城外三十里,哀声遍野。
“妈妈,我是不是要死了。”一个七八岁的稚童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轻轻地问。
母亲忍不住泪湿,可是看了一眼怀里的孩子,她硬忍住了眼泪。她还有眼泪,但她的儿子却连眼泪也没有了,两只眼窝深深地下陷着,皮肤干枯得满脸都是褶子,像个七八十的老头。他已经腹泻了五六天了,刚开始还有些粪渣,最后这两天拉得全是恶臭的水,吃不下任何东西,连水也喝不下,一喝就吐。
她不知道她的儿子还能活多久,只能紧紧地将他搂在怀里,紧紧地搂在怀里,这样,也许牛鬼蛇神就看不到她的儿子,就不会带走他。
“孩子,我的孩子啊,你怎么了,醒醒呀,醒醒呀。”
不远处传来一位父亲的哀嚎,前不久,他才失去了一个孩子,这是第二个。
母亲将自己的孩子搂得更紧了,手轻轻地捂着他的耳朵。
这次瘟疫,感染的病患中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官兵挨家清查,将所有感染者都赶出了城。可是谁舍得自己幼小的孩子或者年老的父母在野外自生自灭,所以大多都是父母抱着幼小的儿女,儿女搀着年迈的父母一同出了城。如此一来,这出城的人数比预计得更多了,别说医疗服务跟不上,连安置的帐篷和煮粥的大锅也不够,这最基本的食住都是问题。
深秋的晚上,天寒地冻,帐篷让给病患的人,健康的那些便只能在帐篷外跑跳着来抵挡黑夜的寒冷。
不过尽管如此,人们依旧没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被放弃,连宫里的首席太医唐大夫和王叶大夫都亲自来这临时的安置所为病患诊治了,太子殿下也正积极地往这边运送物资。有些轻一点的患者已经有了好转,被转移到稍远一点的另一个安置点等待痊愈回家,只是这场瘟疫来势太过凶猛,很多患儿才刚患病就一泻不止,高烧不断,甚至抽搐昏迷直至死亡。
莫笑和花景开到现场的时候,看到王叶和唐仲春双眼布满血丝。估计是几天没怎么合眼了,头发零乱,嘴巴四周还挂着青须。莫笑皱眉,他们这样子无疑说明了瘟疫现场是何等的情势严重了。
“你们俩去休息一会儿,剩下的交给我们。”花景开吩咐着唐仲春和王叶。
“你怎么把她带来了?”唐仲春一看到莫笑居然也来了,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