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母看他一眼,这才不到两天就护着了,看来这个媳妇娶对了。
她眼里带了些笑意点头道:“那也行,早饭早点吃,你去那瞅一眼,坐一会再走,反正时间也来得及。”
徐振华道:“爸、妈,我这一走又不知道多长时间,你们在家注意点身体。有啥活有啥事就让老二老三去干,他们也不能帮他们一辈子。”
徐母有自己的心思,听这最后一句话总觉得话里有话,忍不住辩解道:“你们都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哪个过的不好当妈的也心疼,你是老大,又是个有张程的,你就多帮帮你弟弟们,等我们老两口老了,没了的那一天,你们兄弟愿咋样就咋样,到时候我眼一闭,啥也不知道了。”
徐振华听母亲说的沉重,心里也不好受,沉默片刻道:“妈你放心,他们永远都是我弟弟。”
徐母心里妥贴极了,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老二老三虽然没啥出息,可在她身边快三十年,感情上总比离家十几年的老大要多一些。
……
林彤点着煤油灯,正用刚买回来的布做衣服。
原主这姑娘,会做点针线活,做个衣服,纳个鞋底子,这些都不在话下。
林彤这做衣服的记忆倒没丢,只是没有缝纫机,全靠手缝,这也挺考验眼力和手工的。
缝了几针,想想明天徐振华就要走了,心里一阵惆怅,这人什么时候才能升到副营级可以随军啊?
难道几年他升不上去她就要在这里呆上几年不成?
想到今天大集上看的那些,做些吃食去卖的想法在脑子里闪过。
想到就做,林彤放下针线,给徐念穿好棉袄,抱着他去了正房东屋。
这个家是老太太当,她想干什么得老太太同意才行。
“小念啊,是不是饿了,你二婶蒸了地瓜,让她给你拿两块啊!”老太太抱过徐念,帮他脱了棉袄,喊王桂华,“那地瓜蒸好了没有,赶紧捡出来,孩子们怕都饿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这些人都去了镇上,老太太觉得大家中午吃的都挺好,晚饭就是蒸地瓜和土豆,谁饿了谁吃。
林彤看徐念拿着地瓜往嘴里塞,这才看向老太太,“妈,我今天去大集,看人好多啊,许多人都带了大饼子和煎饼的当午饭,我想着,咱们能不能做点什么便宜还热呼的拿去卖?还能挣钱,还能方便老百姓,一举两得的事啊!”
徐振华有些意外的看向她,没想到她竟然会有这种当小贩的想法?
徐母并没有林彤想像的那样高兴,她掀了下眼皮睃了眼这个刚进门的儿媳妇,“卖吃的?你想卖啥吃的?”
林彤以为她同意了,略有些兴奋的道:“国营饭店的包子中午都不够卖的,咱们可以卖包子,也可以卖些粥啊汤啊之类的。只要便宜和热呼肯定能好卖。”
她说着眼里流露出丝怜悯,声音也小了下来,“我看有些人就抓口干净雪吃,还有的去卫生院或车站接冰凉的自来水喝,连口热呼水都喝不上。”
这年代没有保温水壶,很多人家连普通水壶都没有,许多人带个搪瓷缸子或干脆从家里带个碗,就这么对付着。
☆、第三十章 丢人吗
老太太皱了皱眉,张口想训斥她,可一想到大儿子还在,还是要给大儿子面子的,就放缓了语气,但里面的不悦还是能听的出来,“老大媳妇,你男人可是军人,你说说你去摆摊,那不是给你男人丢脸吗?这不行,绝对不行。咱们家八代贫农,可不能去干那投机倒把的事,给老徐家,给振华丢人!”
“再说了,喝凉水吃雪那算啥事?你问问,咱这地方谁上山干活的时候没这样?”徐母道:“不说别人,就说你二哥你二嫂……”
投机倒把?
丢人?
林彤听到这些心都凉了半截,根本没注意听老太太后面说的啥?
这就是观念的差异吗?
她不自觉地看向徐振华,他也是这样的想法?觉得当个小贩很丢脸?
徐振华微低着头,视线落在徐念身上,并没有看她。她咬了咬唇,有些不服气的道:“我们是凭劳动挣钱,又不偷不抢的,有啥丢人的?再说了,妈你让老二老三他们去卖鸡,还不是当小贩,又有什么不同?”
徐母先看了一眼儿子,看他并没有说话的意思,就知道他心里也是不赞同的,心里有了底,说起话来格外顺畅,“当然不同了,老二老三他们去卖鸡,说是卖,其实是换,用的是自家养的,就好比拿了自家的粮食去换钱买盐是一样的,这不丢人。我们说穿了还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