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的人走到岔路口,各自走各自的路,很快人越来越少。
李阿珍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下来,唐建军已经放学回来,正在地坪里和二牛追追打打,唐美丽抱着三牛在旁边看着,三牛挣扎着要去追哥哥,唐美丽怕他摔跤,不敢松手,抱着他沿着地坪边走来走去,三牛用手不住的推她想要从她身上溜下来。
“你这死丫头,不会牵着弟弟的手啊!”李阿珍勃然大怒,劈头给了唐美丽一个大耳刮子:“每天抱着三牛,就不想让他多走走!”
唐美丽没吭声,蹲下身子把三牛放开,牵了他一只手去追唐建军和唐建国,李阿珍叉腰看着她,重重的哼了一声:“没用的赔钱货,笨得要死。”
她忽然想起了今天戏台子上的那个小女娃儿,人家才三岁多,咋就这样机灵?
三岁多?要是大根第二个娃没有被送出去,也是三岁多吧?刚刚听那老太婆说那个娃儿是正月初六生的,大根第二个娃好像也是正月生的,至于初几,她可真给忘记了。
人老了,记性不好了,换在前两年能记得,这都过了两年了,又是个送出去的丫头片子,谁会去记她的生日?
“大牛!”李阿珍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唐建军站住,转过身:“奶奶,怎么了?”
“你上回不是说你们班有个小丫头年纪特别小,最近没上课去县城了?”
“是啊,就是有很多哥哥护着她的那个!”
一提起杨宁馨,唐建军就气不打一处来,自从开学第一天就吃了亏,他和杨家几个可是结了梁子,只是没办法,杨家人多势众,他想要反抗都不行,只能硬生生的忍着。
平常被欺负,成绩也比不上别人,杨宁馨在老师眼里那是一朵花儿一样,而他的成绩就像一堆牛屎渣,怎么都看不上眼。
“她去县城做啥了?是不是跟着去演戏了?”李阿珍想了想:“她年纪只有三岁?”
“咦,奶奶,你咋知道哩?”唐建军睁大了眼睛:“对对对,就是去演戏了,那次有人开着车来接她,说是要拉她去县城演戏哩。”
“今天她来旺兴演戏了哪。”李阿珍闭着眼睛想了想,那个小模样,已经看不出来当年的样子来,她也不能肯定到底是不是她:“她家住在湖泉村?”
“不晓得,反正是湖湾的,要不是不会在湖湾小学念书啦。”唐建军回了一句,转身就去追唐建国:“二牛,你给我站着!”
李阿珍站在那里,看着地坪里孙子们打闹嬉笑,心里有些不舒服。
都说多子多福,可是家里才几个娃儿就有些只撑不住了,去年大牛上了学,今年二牛又要跟着去湖湾小学,两兄弟一年就得二十多块的学费和伙食费,家里就这么些人出工,挣的工分也就勉强糊住这么多张口。
别人家劳动力多,子女少,挣出工分有得多,可以拿了换不少钱,家用开支都在这里头来,而且还有节余,而自家工分少,每年下来,一家人最多能挣出几十块钱,刚刚好够家用,买点油盐啥的,眼看着口袋就空了。
去年把细丫给嫁了,问人家要了一百八十块钱彩礼,没有打发什么东西出嫁,细丫放了狠话说以后除了过年不会再回娘家。
“呸,这个养不熟的白眼狼!”李阿珍恨恨的吐了一口唾沫,大ji荒的时候,就是这个不要脸的货把老三的口粮给吃了,三根没了,她却活下来了。而她却不晓得感恩,竟然还嫌弃家里不给嫁妆,也不知道帮扶娘家——过年回来?要是不带钱过来,那她都不用回来,回啥回,还得浪费粮食!
人家的女儿嫁出去,心里总有娘家,千方百计的挖婆家补娘家,自己这个倒好,只晓得占便宜不晓得要给娘家添置点东西。
家里三个孙子,到时候娶媳妇都得一笔钱,唐美丽年纪还小,也不能现在就给她找婆家,李阿珍有些发愁,今年二牛要念书了,一家两个要交钱去学校的,那可开支不起来了。
听说小学的学费是便宜的,到了中学还得翻倍,过几年三牛也要上学了,大牛要念初中,这钱就会跟水一样的流出去了。李阿珍站在那里,一只手攥紧了衣裳角,心里有些发慌,也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支撑过去。
唉,也不知道人家家里咋就那样有钱,连三岁的女娃儿都送去念书,这不是闲得慌吗?女娃儿念书干啥,看着银子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