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金满仓_作者:烟秾(350)

  谢招娣一点也不明白两个学生各自的心思,她只是单纯的想要多教点知识给他们,让他们在数学竞赛里一鸣惊人,就像今年的期末统考那样,争取能拿到第一名和第二名。

  王水英看着谢招娣那样努力,也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随着谢招娣一腔热血的在为两个优秀学生补课——谢招娣愿意教,她这个做班主任的为啥要阻止?难道还不想自己班上的成绩提高吗?

  “杨宁馨,邱成才,有空多看看书,积累写作素材,到时候作文竞赛别给我丢脸,一等奖老师没想过,总要拿个奖回来才好啊。”

  王水英对于杨宁馨和邱成才的指导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有空多看书。

  写作文是需要天赋的,老师指导来指导去的,不一定有作用,最终还是得看学生自己的天分。古代的诗人谁不需要天赋?那些死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做出好文章。

  当然,面广也是必要的,不是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嘛。

  X县的作文竞赛在四月份举行,数学竞赛安排在五月份,经过预赛,大塘中学有二十多名学生杀入了这两项比赛的复试,要到县城去参加复赛。

  肖校长研究了下,决定派老师带队参加。

  学校出面和公社联系,派出一辆拖拉机送孩子们去县城。

  带队参赛的初三语文老师提出,在作文比赛以后,下午带着学生们到X县转一转,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也算是对他们杀入复赛的奖励。

  肖校长想了想,批准了这个提议:“没问题,半天时间而已,让娃儿们见识见识。”

  作文竞赛是八点准时开始,大塘中学的学生们必须提前一天到县城,在招待所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赶到X县一中时间才会从容,所以,带队的范老师和学生们交代了一下,带好自己的洗漱用具,头一天下午放学以后在校门口集合。

  乡下娃儿难得进一趟城,听说能去X县逛街,还能住上招待所,高兴得几乎要发疯。那天下午,大塘中学门口挤挤密密的站了一堆学生,有去县城参赛的娃儿,也有前来围观送行的各年级粉丝。

  一辆拖拉机“突突突”的开了过来,校门口一阵人声鼎沸:“来了,来了!”

  “叶叔叔!”杨宁馨笑了起来,朝拖拉机上那个人挥手。

  好久都没看见过叶志超和陈莲了,今天见了面,感觉格外亲近。

  叶志超冲着杨宁馨哈哈一笑:“小杨同学,我刚刚来的路上就在想着,肯定你是其中的一个!”

  杨宁馨走到了拖拉机旁边,一只手抓住了拖拉机的扶手,一只手按住了邱成才的胳膊,翻了个身上了拖拉机:“叶叔叔,我们陈莲老师现在咋样了?”

  “她啊,好得很哩。”

  提到媳妇,叶志超就乐得合不拢嘴。

  陈莲和叶志超结婚以后生了两个娃,一男一女,凑出了一个好字,叶志超的爹娘乐得合不拢嘴,只说心想事成,孙子有孙女也有,真是有福气。

  陈莲在湖湾小学教了三年以后,县教委下了调令,把她调到了县里的重点小学东方红小学,在东方红小学教了一年,大家都说她业务能力强,工作态度好,做事认真负责,又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所以推举她为语文教研组的组长,也多多少少是个小干部,每个月又多拿了一块钱工资。

  小学任务并不重,东方红又是重点小学,师资力量充足,在这里陈莲不用教全科,专职教语文,两个班的任务并不重,大塘公社离县城不太远,她上完课骑自行车回家,带娃上班两不误。

  叶志超的爹娘对陈莲这个儿媳妇爱惜得不行,每次她回家就让她歇着,不让她插手做家务:“上课这么累,还要骑车回来,得好好休息,哪能再干活哩。”

  陈莲在家里就只有带孩子和备课这两件事情,她的儿女都很听话,一般不吵闹,带着也顺利,越带越有滋味,这日子就跟那开花的芝麻一样,越来越好过。

  一路上,杨宁馨不时的和叶志超说上几句话,欢声笑语时,她一转头,碰到了坐在旁边的邱成才,额头擦到了他的嘴唇。

  这一刹那,她的心有点微微的颤动。

  嘴唇柔软而温润,带着一丝丝热度,在她额头上擦了过去,似乎是二月的春风吹过,那么绵软那么温柔。

  她坐在靠着拖拉机头部的最前面的位置,一只手抓着叶志超座椅的后背,邱成才还是有些不放心,生怕拖拉机颠簸的时候杨宁馨会被抛下去,他伸出一只手,也抓住后背的栏杆,这样一来,她似乎就落入了他的怀抱,沉溺在他的气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