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金满仓_作者:烟秾(354)

  “小六,你吃一个馒头怎么够?你得多吃一点才行。”邱成才关切的看着她:“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

  “我足够了。”杨宁馨把碗又推了回去:“你比我块头大多了,得多吃一点点。”

  小六真好,竟然把自己的口粮生出来给他吃。邱成才很感动的看着她,心里头一阵一阵的暖意泛滥,渐渐要漫过河堤,爬到外边来。

  拿起碗里那只白面馒头,嚼了一口,好像比那两只要甜了许多。

  作文竞赛初一组的试题是“春”,很简单的一个字,但有许多发挥的余地。

  看到这个题目,杨宁馨脑海里顿时涌现出无数篇描写春天的著作,她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把那些纷纷乱乱的思维排除在外,把自己的构思清理出来。本来想写中国的春天,可又怕涉及到政治太敏感,还是选择了人生的春天这个主题。

  把主线定下来,写起来就从容了。杨宁馨前世就喜欢写作,现在经过两世的沉淀,更有了深刻的感悟,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两个小时的竞赛时间,她只花了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作文,把试卷交了上去以后,就出了考室在一中里边转了转。

  虽然每年都会来一中门口卖书,可是到一中里边来转悠还是第一次。X县一中占地面积特别大,初中高中部一共有四幢教学楼,一幢实验楼,生活区有宿舍,食堂是三层楼,初中学生在一楼就餐,高中在二楼,三楼上边是一座图书馆。

  这所学校和前世她的母校相比,只是差了四百米标准田径场和室内体育场,其余该有的都有,应该算得上是X县教学资源最好的地方,难怪X县一中对于大塘中学夺走了初一的第一名感到愤愤不平。

  任凭是谁,到X县一中走一趟,再去大塘中学看看,用脚考虑都会觉得X县一中的考试成绩肯定要比大塘中学的要好——毕竟硬件设施摆在这里,生源也绝不是大塘中学能比得上的。

  “杨宁馨,你怎么就出来了?”

  正在转悠,就听到有人喊她,抬头一看,就见到范老师正坐在休息区域的一个凉亭里。

  “范老师,我写完啦。”

  杨宁馨走进了凉亭,看了看范老师和她身边坐着的一个中年妇女,心里琢磨着,这应该是范老师的同行吧,她笑着喊了一句:“老师好。”

  “哟,这孩子可真乖巧。”那女人看了看杨宁馨,有些吃惊:“芳芳,这是你们学校的?咋这么小?”

  范老师得意的拉着杨宁馨的手到了自己面前,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这是我们大塘中学的宝贝!去年期末统考,全县第一就是她!”

  “啥?就是她?”那个女人上下打量了杨宁馨一番:“小姑娘才多大啊,怎么就念初中了?”

  “老师,我今年八岁啦!”杨宁馨甜甜的笑:“有志不在年高!”

  “这娃儿……”那女人又重新打量了她一番:“真是不错!你以后想不想念高中啊?来一中读高中好不好?”

  杨宁馨笑着点头:“那当然好啦,一中是我们都向往的学校!”

  女人点了点头:“那咱们就说好了,到时候你一定要选报我们学校啊!”

  考试结束的时间快到了,范老师牵着杨宁馨的手朝校门口赶,一边告诉她:“刚刚那个是我师范的同学,她是一中的教务主任,以后你想念高中,要是谁说你年纪不够,你就直接来找她就行啦。”

  “好的,我记住了。”杨宁馨点了点头:“谢谢范老师。”

  作文竞赛结果揭晓,大塘中学的十一位参赛的同学里有五位获奖,其中杨宁馨一等奖,邱成才二等奖。

  王水英乐得合不拢嘴,她心理定位不高,只要有人捞个奖回来就行,没想到竟然有一个一等奖,这让她万分惊喜。谢招娣看到杨宁馨和邱成才都拿了好名次回来,更是信心十足,每天都喊了两人到办公室来进行竞赛指导。

  “杨宁馨,邱成才!”

  看到谢招娣出现在教室门口,一脸笑意的望着她,杨宁馨就知道又要去办公室听数学辅导课了。她有时觉得比较烦躁,因为谢招娣教的东西实在太简单了,而且有时候她教的解题思路还不如自己琢磨出来的简单,复杂得很。

  杨宁馨想要提出异议,又怕谢招娣脸上挂不住,还是忍住,默默的听着她详尽繁杂的教她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