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咱们还是得把房子买下来才行。”杨国平咬了咬牙:“去问老二老三借钱,把今天分给他们的钱拿回来,咱们就能凑得上。”
“老三应该没问题,老二只怕靠不住,你没看今天他那模样,他媳妇不厚道,他好像也有点偏他媳妇哩!”王月芽想了想:“咱们跟小梅去借借看。”
“老大媳妇能有多少钱?他们自己也得买房嘛。”杨国平摇了摇头:“不用说,肯定没有多余的闲钱了。”
“刚刚小梅才说道过树生,说短了钱不跟她说,树生每个月拿了五块钱给小梅,老大媳妇是个舍不得的,平常又没有总是搬了东西回娘家,最多不过是过年的时候回去塞点钱给她爹娘,她攒了这么些年,两三百块钱总该有吧?”
王月芽掂量了一下,心里头想着,廖小梅肯定能拿出一笔钱来的。
王月芽想得没错,廖小梅确实有一笔钱,只不过这钱不仅仅是杨树生平常给她攒下的,还有她这么多年做生意攒下的钱,远远超过了王月芽他们的想象。
所以,当王月芽和廖小梅去商量借钱的事情时,廖小梅一口就答应了:“娘,没问题,我这儿有呢,到时候你们短多少,我帮你们出。”
看到儿媳妇这么大方,王月芽和杨国平心中很是安慰。
果然自己没有看错人,廖小梅就是家里最贤惠最体贴的媳妇。
“以后我的工资除了咱们的生活用度,其余都攒下来,早些还了老大媳妇的钱,树生他们生活也挺不容易的,小六念高中,要花的钱可多哩。”
杨国平叹了一口气:“咱们那房子到时候写上小六的名字,我问问张书记,看他同不同意这么写房契。”
“只要交了钱,写谁的名字不都一样?”王月芽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要是写上杨国平的名字,他百年以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财产纠纷呐,不如直接就写上小六的名字,一劳永逸。
一个月以后,职工的集资房主体建好,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例如说安装楼梯扶手、统一给外墙刷上涂料,把里边的地面弄平整了,刷一层当时最时髦流行的铁灰色地面胶。
张书记让办公室主任发了个通知,木工公司所有的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都要来参加公司的职工大会。
大家都知道是跟分房子有关系,谁也不甘心落后,到了分房子的这一天,公司的会议室坐满了人,除了杨国平,大家都到了。
“张书记,我爹让我跟你请个假,他说晚上来开会回去不方便,我这里又没地方歇脚,他明天早上再过来和你聊聊这分房的事情。”
“行,没问题,你爹……”张书记看了看杨树生,他爹的腿断了一条,这事情发生在他来木材公司的第二年,记忆犹新:“你爹想要搬城里头来住?”
“嗯。”杨树生点了点头:“村里的年轻人不少都出去了,我两个弟弟也一样,没在家。我爹说他在乡下住着没意思,不如来城里和老同事老领导一块儿住着,大家可以凑一起过热闹日子。”
“那倒也是。”张书记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那你爹就不用来参加抓阄了,我给他安排到一楼住着,出进方便一点儿。”
“那真是太感谢您了,张书记。”
☆、第 84 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关自己的民生大计, 木材公司的职工们都来了,一些白发苍苍的离退休职工也过来了,大家都想要知道公司给自己争取了什么福利。
张书记简明扼要的把集资建房的事情说了一遍,会议室就如一锅烧开的水,沸腾了起来。
“竟然是真的!有人传话说我们木材公司在建集资房,我还不相信,说公司里根本没动静,没想到真有这一回事!”
“张书记, 这集资房建在哪里哇?一套房有多少面积?大不大啊?”
问话的人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一脸红光。
“市里给咱们公司批下来的地, 靠近砂石厂那边……”
张书记的话还没说完,底下又有了议论声:“咋建到那里去了,靠着河,夏天蚊子多,冬天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河风?”
“唉,市委能批地给咱们公司就已经不错了, 咱们公司又比不得那些事业单位, 党政机关, 人家的集资房都在市中心,咱们的随便塞一块江边的地就算糊弄过去了。”有人还是挺支持张书记的:“书记能想着给咱们谋福利就是好事, 现在来咱们公司买木材的越来越少,谁知道咱们公司哪一天也会跟那个蔬菜公司一样倒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