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金满仓_作者:烟秾(598)

  要是听了曹老师的话,选数学或者是物理这种理论性强的,杨宁馨觉得她完全有可能会毕不了业。

  而学经济就不同了,首先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她自己的挣钱大业,而且毕业论文也比较好写,不是纯理论的东西,写起来不枯燥,多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案例来写一两个尚未出现在改革开放前期的新理论,这样会让她的第四年大学生活变得轻松愉快。

  录取通知书里夹着一张纸,这是一份证明,让杨宁馨拿了去转户口和粮油关系。

  这就是这个年代里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吃商品粮了吧?转了户口,她就不是胡湾村那个土包子杨宁馨,她就变成城里人了。

  另外还有几张油印的信纸上边有各种提示,都是关于新生报到需要知道的东西。

  看完之后,杨宁馨把那一堆东西放回到了牛皮信封里,看了一眼曹老师,本来想问邱成才的通知书有没有来,可后来一想到那次曹老师怀疑她和邱成才谈恋爱,她又不想多嘴,向曹老师道了一声谢,拿着信封走了出去。

  刚刚下楼,就碰到了二班的班主任。

  “杨宁馨同学,来领通知书啦?”

  二班的班主任一副很开心的模样,见到她满脸微笑。

  “是啊,我三哥的通知书有没有来呀?”杨宁馨停下来,替二柱问了一句。

  “你三哥的没有来,邱成才同学的倒是来了,他也被录取在复旦大学了。”二班的班主任笑得眉毛眼睛都快挤成一堆,邱成才发挥得并不是特别好,以前他差不多总是全校第二,仅次于杨宁馨,可是这一次高考,他在全校只排第三,比杨宁馨差了三十多分。

  奇怪的是,第二名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来,这个第三名的竟然来了,而且还是被复旦大学录取的。

  县一中的老师们都觉得有些奇怪,听说第二名也是填了复旦大学的,但是很明显,第二名没有被录上,因为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昨天是一块儿到学校的,有两份,信封上写得很清楚,除了第一名的杨宁馨,还有第三名的邱成才。

  为什么第二名没有被录上,第三名反而榜上有名,老师们议论了好一阵子,却没有得到答案。有些人推断可能是邱成才家里路子广,但是马上被否认了,大家觉得邱成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家里怎么会有什么好的门路?

  “或许是运气好,他填的那个专业刚刚好报的人少,他就压线上了。”

  专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嘛,大家想来想去,这应该是唯一的答案,邱成才运气好,填报了一个冷门专业,所以就被录上了。

  二班的班主任看了一眼杨宁馨手里那个牛皮信封,乐呵呵的对她说:“这样也好,以后你们可以结伴去上海了,路上也有个照应。”

  杨宁馨的脸顷刻间有些发烫,她随便和那位班主任聊了几句,拿着录取通知书飞快的走出了校门。

  回过头去看了看X县一中的木牌,杨宁馨轻轻的舒了一口气,总算是从这学校走了出来,她即将要走向广阔的社会,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她的手轻轻摸着那个牛皮信封,心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前世只考上了211,这一辈子总算是踏入了985名校。

  她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能不能上清华北大,可是相对于前世来说,能去复旦大学,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拿了通知书回去,廖小梅看着那张转户口的证明就特别激动,眼泪一个劲的朝外边流:“我们家小六可真厉害,以后就是吃商品粮的了,不用回家种地了。”

  杨宁馨心里头暗暗的想,就算她没考上大学,她也没想回家种地啊,她这便宜娘在想什么呢?她难道是个乖乖认命回家种地的人吗?

  “哎呀呀,廖家妹子,你家可得要做酒才行哇,竟然出了大学生!”

  刘三根婆娘一脸羡慕:“小六该是咱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吧?”

  “可不是吗?谁家出过大学生哇?倒是中专生还出过几个!”长顺嫂子啧啧的赞叹着,靠近廖小梅,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廖家妹子,可以拿那个通知书给我瞧瞧不?也沾沾喜气嘛!”

  廖小梅很大方的把录取通知书递了过去,长顺嫂子和刘三根婆娘两个人脑袋凑在一块,看着鲜艳的封面,口水都快流了出来。

  “这上头印的就是录取通知书五个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