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话,自己那几个侄子哪里优秀了,和小六一比,简直是没法看,亏得娘家人还这样高高兴兴的夸奖他们,廖小梅最听不得她爹娘在她面前吹嘘了,她都还没提起小六怎么样了,她那几个侄子得了一张奖状都要拿出来说。
小六高考可是全县第一名!
可是她爹娘总觉得孙子要比外孙女好,多了一个外字,就被她爹娘看低几分。
所以廖小梅想要花式炫耀自己的女儿,忍不住把杨宁馨开店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妈妈,日子过得好不好,不是嘴上能吹出来的,你就让外公外婆说去呗,他们不到你面前炫耀还能跟谁说去?别人也不会卖他们的账。”杨宁馨反复跟廖小梅强调:“俗话说财不露白,虽然是和亲人在聊天,可谁知道他们又会向谁炫耀呢?一传十十传百的,到时候咱们都还没挣啥钱,外边就闹得沸沸扬扬的了。”
这个年代可能没有绑架撕票之类的事情,但是偷盗这些不是没有,要是别人知道自家有钱,说不定家里经常会进贼呢。
“好吧好吧,下次我不和你外公外婆说了。”
廖小梅想了想,杨宁馨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财不露白可不是自古以来的老话了,自己怎么能因为置气就把小六挣钱的事情张扬出去呢?
“妈妈,你让三叔去打听打听,那栋楼的承租是谁在管,过两天拎点东西去拜年,到时候也好说话。”
“去拜年?”
纯朴如杨树生和廖小梅都有些惊诧:“咱们都不认识那人,怎么好上门拜年?”
“爸爸,妈妈,这人不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吗?谁也不是天生就认识别人啊。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总得打交道才会熟起来嘛。”杨宁馨劝说着廖小梅改变观念:“咱们中国有讲人情世故的传统,所谓礼尚往来,咱们家给那人去拜年不会吃亏,只会有得赚。”
杨树生和廖小梅相互看了一眼,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六这话说得可真够世故的,她才十四呐,怎么就对这些事情这样熟,好像她曾经做过一样。
“小六,这些事情你就别管了,你放心,妈妈会尽力去做好准备工作的。”
廖小梅是个听得进话的人,她最终还是接受了杨宁馨的建议,先让杨土生去打听了一下究竟是谁管这事,得知是经济局的一位副局长分管这事,接下来杨树生各种拐弯抹角总算问到了那位副局长的家庭住址,正月初五这天,又请了一位和这位副局长相熟的人带路,夫妻俩过去拜会了一下。
那位副局长得知杨树生是木材公司的总务主任,倒也是客气,再说还得照顾一下带路人的面子,几个人说得热热闹闹,等到告辞的时候,廖小梅把那一兜子礼物给放下,彼此心知肚明,那位副局长也没有拒绝,起身送到门口,笑眯眯的送客:“到时候有什么消息我会告诉杨主任的,你们就别担心了。”
X县第一楼是经济局拿钱盖的,经济局的领导果然是有眼光,准备要把这幢高楼拿来开宾馆,一楼二楼租赁出去收点租金,挣到的钱用来给职工发放福利,领导们当然拿得更多。
改革开放已经有了几年,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在发生改变,最开始的公正无私在金钱的诱惑前渐渐的开始有了变化,当官的人也开始思想活络,虽然还不敢大肆接受贿赂,可是些许礼物还是敢伸手接。
既然接了,当然就会有一定的照顾,不管是在竞标决定权上,还是在平常的各种需要带手过场的时候,都会有好处。
杨树生和廖小梅开始并不想这么做,架不住杨宁馨给他们各种举例说明分析利弊,最后还是迈出了那一步。
从那位副局长家里出来,两个人总算是把一颗心放了下来。
进门之前,两个人都很紧张,生怕那位局长大人猛然翻脸,让他们提着东西滚蛋。
照着杨树生和廖小梅的看法,当大官的人怎么会收礼呢,那不是在侮辱他吗?他们俩这一辈子遇到的“大官”,从村长杨林江到木材公司的张书记,都不是那种伸手要礼物的人,公正公平,杨宁馨让他们去送礼,两个开始是怎么都不愿意去的。
可初四的时候,杨树生和建筑公司相熟的那位总务朱主任在一块儿小聚的时候,大家多喝了两口无话不说,杨树生不免把最近这个难题说了出来。
朱主任拍着他的肩膀:“兄弟,你还真是把现在这社会看得太纯洁了,经济局的卢局长我认识,我老婆跟他还有一点扯得上的亲戚关系,明天我带你去串串门,拜拜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