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成才无奈,只能又坐了下来,这回聊天重点发生了转移,从上海转到了旺兴村,林淑英把这几个月村里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邱成才听。
“隔壁那两个老的,瞧着一天不如一天,哎呀呀,那个啥尿毒症可真是吓人,看着一个人渐渐的就变了,全身都发黑!”林淑英一边摇头一边踩着缝纫机:“死前那两天,晚上都是低声的吼,有走夜路过去的说,听着他的身子在墙壁上擦,跟那些老牛被苍蝇叮了痒得不行要在墙边滚一样。我琢磨着,应该是很痛吧,痛的忍不住才会这样。”
邱成才听着也是感叹,没想到唐振林死的时候这样难受。
“听你爷爷说,那天中午过去看他,瞧着全身好像都肿了,他身上盖着的那床线毯都被他揪出了两个洞,人一直哼哼唧唧,有时嗷嗷的叫,吊着一口气就是说不想死,想见着孙子娶媳妇,想看到曾孙子,那个姓李的,躺在旁边椅子里就在抹眼泪。”
“没办法,他们又没钱去看病,还能怎样?”邱成才没敢仔细去想,这尿毒症还真是够折腾人的。
“哪有钱?”林淑英摇了摇头:“老二心狠,一分钱都不给拿过来,只说正月家里亏了不少钱,他们两个老的活了这么久也差不多了,应该留着钱给孙子娶媳妇,不能白白糟蹋钱给他们买药吃。”
据林淑英说,医院的医生说了,要是有钱做透析大概能多活个三五年,要是啥都不弄那最多活一年,可唐振林从医院回来,才熬了两三个月就去了,为啥去得这么快,跟唐二根一家关系重大。
唐二根的媳妇李彩云,那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原先她对公公婆婆还有些畏惧,可后来唐振林病了,李阿珍瘫了,她就神气起来,每天里敲着脸盆在旁边指桑骂槐,一会儿说树上那只老喜鹊快到时候还不肯落气,要把小喜鹊的粮食都吃光了,一会儿又骂家里养的那条狗只是瘫在地上睡觉不肯去干活:“看家护院不出力,每天只知道摊尸,每年这么多谷子养着,这是要把我们家吃穷啊!”
唐振林和李阿珍听着老二媳妇这么骂,心里难受得不行,每天只是怄气,又不能冲到隔壁去追着李彩云打骂,只好把气撒在了陈春花身上。
可是万万没想到陈春花好像也硬了不少,以前她软弱可欺,现在却变得强硬了许多。
李阿珍让她去隔壁唐二根家问着拿钱去买药,陈春花只是看了她一眼冷冷的回答:“谁生了病谁去讨钱,我们做得够意思了,大根挣的钱都给你们俩买药了,我们吃糠咽菜都快接济不上了。”
陈春花心里头很难过,医生都说了唐振林的病没救了,可是唐大根还是要朝这个无底洞里填钱,除了每个月攒十块钱下来准备还给向春生,其余的一大半都送到了医院。
已经好不起来了,还要朝里边送钱,这不是想让她和三牛饿死吗!
陈春花气得直抹眼泪,恨不得自己也能去县城找个零工做着,多少能挣点钱来贴补家用——唐大根那点钱真不够塞牙缝的,要不是这世上好心人多,她和三牛吃饭都成了问题!
第三百九十六章
很久以前,因为杨宁馨的一个建议,让大塘中学有了这样的优良传统:根据期末统考成绩,免掉优秀学生的伙食费。物质奖励丰厚,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高,所以每一年的统考,大塘中学在乡镇中学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首创这个制度的肖校长,因为领导有方,没多久就被调走,去了县城的一所初中当校长,随着新校长的到来,这个优良传统就断掉了——倒不是新校长不支持这种模式,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追求经济效益,大塘中学的食堂也外包了,不再是以前那种学校自己办食堂模式,老板们都在想着怎么挣钱,根本不会考虑到给贫困学生贴补的事情。
而且那些年因为教育改革的乱象,专家们给出指导意见,不要唯分数论英雄,必须让学生们快乐学习,所以改革开放以后的那几年,X县教育局为了赶时髦,也没有组织统一的考试,上边放松,下面也就更松了,没有评比的任务,大家都很快乐,学生们想学学,不想学就玩耍,老师们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也没有人想着挖空心思给学生们开小灶辅导。
没有统考,也就没有表彰奖励优秀学生的重大举措,大塘中学的奖励机制彻底报废。
大塘中学的食堂外包以后,饭菜比原来要好一些了,老板人还算不错,心肠不黑,虽然挣钱,但也顾及到了学生,菜都是用的新鲜货,变着花样炒菜,学生们都喜欢吃食堂,说比自家的菜好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