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都失败了。
友达饭店的财力,不是一般的强。东来饭店根本拼不过!
苏漪他们请的厨子,都是大师级别的。饭店背后还有全市最大的养殖场无限制给饭店供肉,其他食材也不缺。因为出得起价钱,城郊的农民都抢着给饭店送瓜果蔬菜。市里的烟酒、粮油、米面厂,也争相为友达饭店供货。
友达饭店开张短短几月,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打出了名头。别说市里和城郊乡镇有许多人去光顾,便是离得远些的各个县镇,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饭店经常坐不下,好多人都自带饭盒来打包。友达饭店也提供油纸或塑料袋打包。但是每打包一份,看需要包装的饭菜的数量,要收取三分到两毛不等的包装费。
每天友达饭店都宾客如云,生意爆好。
那些烟酒、米面、粮油厂,只要把自己厂子里的货物送去饭店,客人们享用后,觉得好,以后就会去供销社、副食品店或者百货商店买他们的产品,还会介绍亲朋好友去买,拉动销量。
这可是免费的、立竿见影的广告!
尝过甜头的工厂领导,都纷纷以较优惠的价格,向友达饭店提供最好和次好的产品,实现双方互利。
这样的情况下,友达饭店所有的东西,都质量上乘,而且还物美价廉,周末不用票,也能吃上大酒大肉,买到许多平时不好买,甚至买不上的好东西。
别说城郊的农民,就是市里的许多工人、政.府工作人员,都往饭店跑,争着抢着消费。
如此一来,更是逼得东来饭店没有生意可做。
哪怕后来孙亚兴咬牙降价,每天赔本做优惠菜色,也没能挽救东来饭店,更别说抢友达饭店的生意了。
其实,东来饭店最初降价,像友达饭店那样推出每日特价优惠菜,周末也不用票消费时,也有不少客人上门。
可他们饭店厨子的手艺,不如友达饭店的;菜品不够丰富,菜式不够新颖美观,而且还不新鲜美味;做的肉菜分量倒是够了,就是不好吃;提供的烟、酒,大多都是外面不用票也能买的低档品,像茅台、五粮液、牡丹烟等高档烟酒,都没有;装修和服务也不如友达饭店……
别说请人吃饭不够档次,带自家人去消费,心里都不舒服。总觉得东来饭店和友达饭店差太多,厨子炒菜的效率,也不如友达饭店的高,味道更是和人家差了一截。
总结来说,去东来饭店消费,完全就是花钱买罪受。
从前友达饭店未开张,客人们没有花差不多的价格享受过高档的服务和菜肴,也就罢了。叫人吃过龙肝凤髓,再回头吃清粥小菜。这落差太大,谁也受不了呀。
很快,被低价和优惠吸引去东来饭店消费的顾客,大多还是老顾客,都拒绝再上门,又去友达饭店了。
哪怕每样菜贵个几分几毛,他们宁愿多花点钱,也想吃好喝好享受好。
都上饭店了,谁还计较那点小钱啊。
天天上饭店的人,根本不差那点钱。偶尔去次饭店的,都做好大出血的准备,也不介意多花一点。总不能花了大价钱,还丢面子又受罪吧。
客人们表示:不论饮食,单说友达饭店的服务人员面盘靓,态度好,脸上一直带笑,说话温声细语的,像五月的阳光,叫心里暖滋滋的。就是不去吃饭,他们也愿意常去和人唠嗑。
去别的饭店,可没有这种无差别的贵宾级待遇。
哪怕有的饭店领导,已经意识到这点,下命令让店里的服务人员向友达饭店的人学习。
可长久以来自觉高人一等的他们,短时间内根本学不会,摆不好心态和姿态,看起来不伦不类,叫人见了心里更不舒服。
东来饭店绝不是市里第一家叫友达饭店挤兑得没什么生意可做的饭店。可孙亚兴却是第一个挖空心思,想使阴招对付苏漪的人。
孙亚兴开东来饭店之前,混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年轻时用了点不入流的手段,圈了钱开饭店。他的妻子是市委某个领导的女儿,本人在当地黑白两道很吃得开。
孙亚兴不惧于和范科长、郝处长作对。不清楚苏漪和严二底细的他,就更不怕他们。
只是当他这人预备使坏,向来走一步,想三步,从不打无准备的战。
之前针对友达饭店的种种常规手段都失效,叫他意识到苏漪他们不好对付。
频频出击完全暴露了他和他的人,还将他的许多关系放到了明面上,让苏漪他们生了戒心,防备更严,几乎没有漏子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