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伟还要去别的单位送外卖,早赶马车走了。
……
“你是问我能不能在我家砖瓦房旁边修几间泥瓦房,给农大的几个教授住?”苏漪不解:“元清,农大的教授们,不是住在乡上吗?”
“上面下放了一批知青过来,他们有的是自愿来的,有的是被迫来的,对农村清况所知甚少,一个个看起来就不像能干活的。我想先把他们安排进镇上和乡上的中学、小学教书,让他们住乡上要方便些。”
“农大教授们的试验田就在我们队上,他们和安邦叔关系挺好,我就想把他们安排着跟安邦叔住近些。一是那里安静,离水塘也近,方便他们下田和做实验。二来,大家住近些,彼此也有个照应。我听安教授说,这次农大那边会派几个年轻的大学生来给他们打下手,支援农村建设。”
“可以啊。不过,我还是希望你给农大教授和学生们修的房子离我家稍微远点,起码五十米开外。我怕那些学生太闹……”
“这没问题。”
“我前儿去逛百货商店,买了些灯芯绒布,一会儿你拿两匹回去,回头弄点棉花,给大人和孩子弄件新棉袄冬天穿。”
“谢啦!多少钱,回头我给你汇。”
“咱们说什么钱。”苏漪想起费老他们说等城城放寒假,就要去刘坪住。对刘元清说:“你先等我一下,我有事儿拜托你。”
说完,她跑去书房找到和女儿聊家常的费老,“费老,我乡下那砖瓦房比较小,要扩建。您看,是您马上给我画个图纸?还是我随便找人修几间屋子?元清还在等我回话呢。”
“你看着办。我又没去过那儿,不知道你的房子什么样?周围环境和地势如何?怎么画图纸?我们又不会一直住那边,你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呗。不过我屋里得修个炕,你们这边冬天湿冷入骨,没炕,我可睡不着。老周他们的也要。”
“可我们这边没人修炕,乡亲们也不会造啊。麻烦您给画画建炕的图纸。”
“真麻烦。你这丫头,就是看我好说话,什么事儿都要麻烦我。真是的。”费老的语气很冷淡,带着一丝丝愠怒,嘴角和眼角却含着笑,眼睛里神采奕奕,显然他很享受苏漪的麻烦。
费老想:能者总是要多劳嘛。他最能干,自然要多担待些,被迫出些头啦。
他才不承认自己很享受呢。
刘元清拿了费老的炕图,得了他几句指点,带上图纸与苏漪给的钱,回去给苏漪扩建房子修炕时,也在镇上给自己新修的房子建了两个。
这样冬天在家,不用裹得跟熊一样,也不怕冷啦。
第227章 偷鸡不成
苏漪因为费安琳的突然而至,以及扩建房子的事儿,忘了和刘元清说她的跟工厂“以物易物”的计划。
一直等费安琳在严家待了三天,给京市那边忧心费老的几个哥哥分别去电说明情况,安抚住他们,自己也放心回海城念书了,这才想起。
于是苏漪让肖义再次借用武装部的小汽车,去养殖场买了些猪肉、鸡肉和兔肉,又装了几匹藏青色、灰色和黑色的布,载去刘坪给老爷子。
这次出门,他们没带孩子。现在周教授和周师母已经能哄住大宝和小宝。
如今大宝和小宝晚上都跟着他们睡,夫妻俩一天到晚和两个孩子黏一起,感情进展迅速,给苏漪减轻了不少负担。至少她不必带着孩子上下班。
两人见到老爷子,差点没认出他来。
老爷子一直在田里忙活,原本身上软趴趴、白皱皱的肉,已经被他练成黑黝黝的精瘦肉,手臂、腹部和大小腿,都有了肌肉,整个人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好像年轻了好几岁,一点都不像心脏不好的老人。
当苏漪和肖义看到老爷子一个人单手扛起重达二三十斤的猪肉,还一副很轻松的样子,嘴巴里能塞进一个鸭蛋。
“爸……”苏漪揉揉眼睛,傻乎乎问道:“您不觉得重吗?最近还有没有按时吃药?”
“也不是很重。平时我挑的担子,背的背篓,比这重多了,至少五六十斤吧。小苏,你瞧我这身板,还需要吃药?”
肖义抿唇,不赞同道:“你心脏不好,龚医生说药还是不能停的。”
“那是他不知道我现在的身体有多健康!七叔公也说我如今只需要注意饮食,吃点药膳和营养品便可。”中药那么苦,他才不想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