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还清了债务,每月有钱拿,小日子充满了阳光。
清明时节雨纷纷,接下来一个月,睿城地区雨水不断,好容易一个星期天,满天阴云一扫光,是个难得的晴朗日子,赵曙光开着一辆一吨半的轻卡,把颖颖定做的沙发送过去。
然后又帮着颖颖搬了家。
郭连弟非常高兴,在大门口放了长长一串鞭炮,五队郭姓的人家,都来祝贺,足足摆了十几桌席面。
很多人都还是第一次看见沙发,很是新奇,大家轮流在沙发上坐了坐:“咦,这个好,舒服!”
赵曙光趁机给他的沙发做宣传:“等你们种大棚赚了钱,也去我家订一套,看在颖颖的面子上,我给大家打八折。”
郭九江自然是买得起的,便问了一句:“这一套得多少钱?”
“一千八。”
“这么贵?太贵了。”郭九江也就是感慨一句,十个一千八他都有。
赵曙光哪里知道那些?急忙解释道:“我家还有便宜的,也挺好看的,颖颖家这一套,是最贵的,超级豪华型。”
郭九江问:“便宜的有多少钱?”
...
第100章 养鸭
做生意最喜欢人问价,赵曙光十分耐心地介绍道:“最便宜的一对简易版沙发,只要二百六,扶手是木头的,但座位和椅子背还是海绵和弹簧的,摆家里依然阔气,也很舒服。”
看着郭九江依然很疑惑的样子,赵曙光热情地道:“大叔,你干脆跟我去看看,买不买无所谓。我再说的好,也不如你看一眼。”
有人想蹭车坐,去睿城逛一逛,便插嘴问:“我能去看看不?”
“能,能,谁去都可以。”
赵曙光天生就是做生意的,这一通蛊惑,回去拉了十几个人,到了天黑把人送回来,郭九江下了四千多块的订单,他自己留一套,给两个儿子各一套。
其余去的,都是看稀奇的,回来大喊长了见识,一个个的表示要好好种菜挣大钱。
这些人,都是赵曙光的潜在顾客,他乐呵呵的,显得十分高兴,在颖颖家吃过晚饭,准备回去,颖颖送他到门口,赵曙光悄悄地问了一句:“你家外面这么多水,地基够牢固吗?”
“放心吧,水泥也石头砌起来的,我爸天天盯着呢,一点也没敢含糊。”
赵曙光拍拍胸口松口气:“我担心一天了都,你要养鱼吗?到时候我帮你卖,睿城这地方还没人养鱼呢,想吃一口,可真难。”
还有郭镇的村民在旁边瞧着一大汪的水,听见了他们的对话,接茬道:“就挖了个坑,没做处理,赶冬天水会渗没了,怎么养鱼?别瞎扯。”
赵曙光一点也不介意那人说话粗鲁,很奇怪地问:“那你挖坑做什么?”
“暂时不会养鱼,就是看风景。”
赵曙光摇头表示不信,颖颖很认真地道:“家里没人养,不然我为何不做处理呢?”
“那就这样闲着?”
“当然不会了,先养一群鸭子吧,等着,我到时给你送鸭蛋。”
“哈哈,那我就不客气了。”赵曙光和颖颖告别,开车走了。
郭镇的人以前倒是有人养过鸭子,那还是解放前的事情,现在听见颖颖的话,这才想起还可以这样赚钱,一个个的后悔不迭:“咱怎么那么笨呢?一年十块钱包块池塘,养几只鸭子都收回成本了。”
“胡说,郭家闺女收拾池塘,花了不少钱的。”
“养鸭子而已,划得来修整吗?她也是有钱烧的。”
“这倒是,年年那里一池水,咱们怎么就没想到养鸭子呢?”
就在第二天,村东头停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一个南方口音的人,送来一群小鸭子。
毛茸茸的小鸭子在水里翻筋斗,郭镇的孩子们都跑来看热闹,王家张家的女人们,也在一边看了又看,眼神中有羡慕的,也有别的意思。
颖颖住了一天又上班去了,杨森在水池周围,用竹竿围了个篱笆,
南方人教会冯桂枝怎样养鸭子就走了,从此,郭镇的人经常听见冯桂枝赶鸭子的声音:“鸭鸭鸭鸭”。
小鸭子吹气一般长起来,雪白的羽毛飘在水面,足有好几百只。
王长贵张治家又是一通嫉妒羡慕恨,捶胸跺足地后悔定价太低了——郭家那一群鸭子,一年都能挣五百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