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颖暗忖,这个杨华手里有权,假以时日,不难挖掘出一个有能力却没背景的商人和他合作,眼下,他或许因为什么特殊原因,不得不和自己联手。
既然是利用,他能利用自己,自己为何就不能利用他?
大西那边的市场,比京城差得远,杨森肯定想要进军这里,说不定还和杨华接触过,大概这位太不厚道,谈判才没有成功。
颖颖觉得自己有义务帮杨森一把,或许,踏板就是这位杨华。
“你和杨森算一方,我们四六开,你们六,我四。”
“杨先生有什么具体打算不?”
“这次火灾,算是一个契机,说不定政府那边,允许在这一片做个试验,给旧城区改造积攒经验。”说起这个,杨华忍不住伸直了腰板,若是他推测的不错,政府一定有什么扶助措施,这对他的老板有很大好处。
颖颖也想到了这里,旧城区改造最是麻烦,政府肯定得拿出什么政策。
“杨先生有把握吗?”
“五五之数,就看会出来什么样的政策了。”
旧城区改造是个大麻烦,这里人口密度有目共睹,多数人家,也买不起商品房,很多都在指望单位的集资房呢,可有单位有空地,能建房,大多数单位根本没这条件。
普通百姓,没钱没房,便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希望能分到一套公房。若是现在谁把他们栖身的窝棚拆了,在逼着他们拿出积蓄,甚至不得不四处借贷,去买商品房,这些人还不和拆房子的人拼命呀?
毕竟,解放几十年,人们已经习惯单位或者政府分房,眼下还没有自己攒钱买房子的概念。
“这样吧,我同意咱们联合起来,组建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只是咱们亲兄弟明算账,这利益分配和各自的职责,先要划分清楚,到时候该是谁的责任,谁就不能推诿,还有,公司若是维持不下去,不得不分裂时,谁最后留下,都要给离开的人一定的补偿,具体数额,等杨森来了,咱们再商量。”
第385章 故友重逢
和杨华告别之后,颖颖就给杨森打了一个电话。
“杨华?别搭理他。”杨森的话很简洁,态度却非常明确,“这人做事太功利,不可深交。”
“我有感觉,可是杨森,你对他肯定比对我了解,你觉得这人是那么好拒绝的吗?他投靠的是谁,你想必清楚,我不怕杨华,也怕杨华,你明白吗?”
说不怕又说怕,要是以前,杨森或许还不懂,可这些年,随着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已经从一个小商贾,变成了大西省数一数二的商界大鳄,平时打交道的人,高级别的官员,也太多了。
毕竟不是体制中的人,对这个系统某些奇怪的行事作风,杨森刚开始很不习惯,也曾捅过篓子,花了不少钱,还有妻子和几位战友从中斡旋,总算是平安度过,但杨森从中也学到不少。
颖颖的话,杨森立刻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我这几天要去京城一趟,到时咱们再说,好不?”
“好的。”
人是群体性动物,谁也离不开社会,颖颖一贯态度是因势利导,不能太回避,也不能太激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是太窝囊,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可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颖颖现在,也年近不惑,已经进入人生的成熟期,自然有一套应付的方法。
她这两天仔细考虑了,拒绝杨华,可以获得暂时的安宁,杨森也不必趟这个浑水,可是自己既然已经进入了那个“衙内”的视野,他看中的东西,能轻易放弃吗?
何况,对方的代表,还是杨华这样的小人,若是事有不谐,还不知道他会给颖颖安一些什么罪名呢,到时候,颖颖逃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与其弄得鱼死网破,不如因势利导,和他们和平共处,共同搏击,大家大大捞一把,最后各方都满意。
俞和光下去调研,十几天后回到家,看到与自家乡邻的胡同一片狼藉,也是大吃一惊。颖颖给他说了杨华找上门来的事情,也说了她邀请杨森共谋大事的计划。
以前,俞和光对颖颖的经营,不怎么插手,可这一回不同了,和那样的人合作,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出大事。
虽然这个社会,尚且还算民主,俞和光料定对方也未必能那么轻易将自己捏死,可他为何要把路走到那样狭窄绝望的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