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_作者:风飞凤(593)

2018-12-31 风飞凤

  《于州晚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事情很快就浮出水面,有些不能说的,比如那个教育厅的干部,还把诬告者送到纪委,他到底是和居心?有谁授意等等,这些内容避而不谈,其余的实际情况,都刊登了出来,尤其是俞沐阳一厚摞的书和作业本,封皮上写着七中、高二、高三等字样,还有老师的批阅签字等等,都证明俞沐阳不是高考移民。

  于州晚报,最后还写了编者按:虽然于州教学质量,比京城差那么点儿,但录取分数,却因为名额不及京城多,并没有降低,反而略有升高,高考移民,没人会从京城,移到河东,俞副省长若是真想移民,把儿子送到西部省份,才更有效果。

  老百姓看了报纸,知道是有人故意和俞和光过不去,忍不住议论纷纷。

  《于州晚报》的总编接了个电话,被省委一个大干部狠狠批评了一顿:“经济建设如此繁重,舆论导向没有好钢用到刀刃上,反而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用了那么多篇幅,你到底会不会做新闻?是不是考虑一下,让出宝座,给有能力的同志!”

  总编十分委屈,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小人物的日子,可真不好过啊。

  不过,俞和光倒也看到了报纸,知道有人肯定会和总编过不去,他打电话给晚报,让总编派个记者,跟着他做系列报道。

  虽然俞和光到于州,已经有两年,他也没少下去检查工作,但河东矿业众多,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说起这个,俞和光就非常恼火,虽然他主管工业,可安监局的领导,却是陈山的人,那家伙,为了巴结主子,都不顾自己的乌纱帽了,他也不想想,给俞和光制造麻烦,难道不是给他自己造麻烦的?出了事儿,头一个处分的,就是他这个安监局的局长。

  俞和光也懒得和这位姓“猪”的打交道,直接让新闻往出报。“河东安全生产夏季行”系列报道才出了两期,河东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就坐不住了,省长打电话,让俞和光停止工作检查,立刻回省里开会——他也没想到,手下的人阳奉阴违,竟然敢把那么严重的安全隐患,说得完全不存在,甚至还文过饰非,颠倒黑白,把谬误吹成绩效。

  省委省政府的会议,讨论了三天,最后通过了俞和光的倡议:哪怕牺牲gdp,也不能把人命当儿戏,那些有严重安全隐患的工厂矿区,立刻停产整顿,一般隐患,也要边改边生产,不得以任何理由,虚与委蛇。

  第429章 力挽狂澜

  俞和光开完会,继续他的安全检查。那些官员没想到,副省长会杀一个回马枪,他们依然对自己单位的安全隐患,毫无警惕之心。

  俞和光这天,去检查一个煤矿。这个矿厂把所有的尾矿水,排放在一个山谷间。因为尾矿水的污染并不大,只要进行一定的沉淀,就可以排放到附近的一条小河里。

  俞和光总觉得这个尾矿水库,大坝修得显得单薄,便询问了一句,那个矿长,还拿出有十多个专家签名的证明,说他的水库大坝是安全的。

  俞和光见这么多专家都签了字,不由松口气,但他不经意间,看到两个人名,他记得,有一回开废气污染排放的咨询会,就有这两位,他们是学化学的,怎么会在建筑大坝上签字?他们会懂这么多吗?

  心中起疑,俞和光就没法放过这个尾矿水库,他把那份有专家签名的证明材料,交给秘书,让他立刻安排人手,调查这份证明的真伪,并且,重新安排人,对这个尾矿水库的安全性,重新进行鉴定。

  事情很快水落石出,那些签名的专家,每人拿了五万的好处费,便在材料上签了名,多数人竟然连水库现场都没来。

  而重新组织的专家到了尾矿水库,拿着建水库的资料一看,一个个脸上冷汗直冒:“俞副省长,这根本就是个堰塞湖,后来,他们在那基础上,又加固了一下,本来是作为临时水库用的,现在,这个水库都存在了三年了,随时都有可能溃坝。”

  俞和光气得要命,当场撤了那个矿长,临时指了新的领导,并且安排人,将附近居住的群众疏散,安排人员加固大坝,等雨季过去,再将危险的大坝炸掉,重新建新的。

  谁知,就在这天,那个矿区就开始下雨,就在附近居民刚刚转移,水库大坝就决堤了,直接经济损失,大约有两千万。

  若不是俞和光发现的早,附近居住的三百多群众,可就没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