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贵女_作者:风飞凤(924)

2018-12-31 风飞凤 种田文

  郑贤妃更加感谢杨靖,嘴上按照事先编排好的,说道:“哎呀皇上,妾身怎么觉得,四皇子说得很有道理呀,朝廷会不会派人去出使西疆和北疆呢?”

  永昌帝呵呵笑了一下。

  “皇上,妾身说的是真的,妾身还有个提议呢。”

  “爱妃你讲。”

  “嘿嘿,皇上,妾身就是深宅大院没见识的小女子,讲错讲对,你都别放在心上,可千万别生气。”

  “朕不生气,你说吧。”

  “皇上,妾身认为,嗯,嘿嘿,那个董大人,以前都是在内阁做大官的,肯定是个能干的人,他现在又在礼部,最是适合做使臣,他若是成功了,不仅对朝廷好,也不枉皇上以前重用他。”

  永昌帝一听,很有道理啊,简直太对他的心思了,董进才在自己跟前,做了十多年的内阁大臣,若是这次出使成功,证明他能力过人,不也侧面证实了,自己的眼光好吗?尤其是能够减轻北疆边防的压力,真是一箭三雕。

  见皇帝不说话,郑贤妃心里有些惴惴,便乖乖窝在他怀里,一动也不敢动,直到皇帝的手,温情脉脉地把她搂紧了些,嘴里还夸了一句:“呵呵,你都能赶上一个翰林了。”她的心才放了下来。

  第二天,永昌帝和几个内阁大臣商量完新政推行的几个问题,忽然说了一句:“你们认为,派人出使北疆和西疆的那些国家,远交近攻,对鞑子和西戎施压,逼迫他们不敢抢掠,和咱们和平通商,这个办法好不好?

  沈明昭以前提过这样的建议,当时董进才坚决不答应,说什么和鞑子西戎和平通商,有损巨荣天朝大国的颜面,现在,皇帝旧话重提,几个阁臣一时有些愣怔。

  沈明昀第一个表示赞同:“甚好,吾皇英明!”

  高廷峰也觉得好:“皇上,此乃兴国大计,只是,派谁去比较好呢?”

  王英诚有些犹豫:“就怕使臣没法通过鞑子和西戎蛮族地盘。”沈明昀解释了一句:“这个不难,有商队和那边来往,使臣乔扮成商人就行,就是这个人选,到底谁去的好?”几个人自忖都是忠臣,可这个极危险还不容易成功的差事,他们都不想做,高廷峰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给皇帝道:“皇上,微臣以为,董大人比较合适,一着,他年纪不大不小,性子沉稳,身体尚健,人又有能力,二着,他的容貌,也比较容易蒙混过去。”

  第四百零三章 以其人之道

  ? 董进才的眼睛很大,眼窝还有点深,身材高大,的确和北疆西疆的异族有些像,高廷峰的话,让永昌帝深以为然,本来,这就是他心中的人选。

  王英诚没说话,他知道董进才是个小人,睚眦必报,便有些想明哲保身。

  沈明昀才不怕董进才呢,他方方面面思索了一下,说道:“董大人好是好,就是有些老了。”

  高廷峰反驳:“沈大人此言差矣,董大人五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时,还有,董大人的母亲,前两年才去世,证明他很可能也高寿。”

  永昌帝没有表态,但在下一天的朝堂上,却把问题又抛了出来,这一回,沈明昀和高廷峰、王英诚都坚决支持,其他大臣谁敢捋这三人虎须?董进才急得冷汗湿了朝服,也没能改变事态,最后乖乖领命。

  散朝,和董进才有罅隙的臣子,无不大感痛快,连沈明昭都忍不住在太子面前戏言:“董大人的确有些太胖了,出去走走也好,有钱难买老来瘦嘛。”

  太子闻听大笑不已。

  消息传到宫里,妙德妃由几个皇子的对答,立刻便想到是郑贤妃捣鬼,她把消息送出去,董进才气得大骂郑贤妃:“贱人,当初,若没有我支持,你能在宫里站住脚吗?”

  这话连董夫人都不支持,郑贤妃若不是有董进才和妙德妃处处掣肘,说不定都能和贵妃叫板了呢。

  董进才好容易让自己冷静下来,试图想办法让皇上改变想法,毕竟这是大事,筹备都要好几个月,他也不用急在一时,缓缓下功夫,他坚信,最后出使之人,绝对会是另外一个。

  钱隽把事情推进到这个程度,眼看就剩最后一把了,他却忙了起来,石振宗整顿刘安带去的军将,引起那些人的极度不满,刘安见时机成熟,带头抵制军训,他以为,石振宗不敢把他怎么样,却没想到,石振宗毫不留情,当着一众将士的面儿,命人扒下裤子,打了他二十军棍,刘安又羞又怒,悄悄让兵部的朋友转送,上折子弹劾石振宗贪腐、吃空饷。